一、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制定下发了《准格尔旗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健全完善人才引育激励保障政策措施,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招聘教师、医疗卫生人员优先补充到乡村学校、幼儿园和卫生院。二是制定出台《准格尔旗百名专家服务基层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年内选派专家10批次30人次开展服务群众活动150人次以上,集中力量破解一批制约基层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切实发挥好各类优秀人才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积极培育乡土人才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一是配优配强嘎查村“领头雁”。以两委换届为契机,吸引创业青年16人、致富能手28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提高村级领导带头引领作用。二是选育培植新型职业农民。今年上半年,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94人,面向乡村技能人才举办种养殖培训10次、受惠400余人。三是抓实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旗乡村三级成立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苏木乡镇设农科工作站(组)、嘎查村配推广员。派驻农牧业科技特派员83名,组织42名农技推广人员服务全旗种养殖科技示范户126户。四是鼓励支持基层创业就业。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从旗内外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电商辅导员、投资人、返乡创业带头人等人员中选聘一批专家,充实完善旗创业专家服务团,对返乡人员创业提供指导服务。举办创业培训班4期,培训51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47人。
三、着力提升乡土人才载体平台质量
一是柔性引进农牧业领军人才。与区内外高校合作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联合智库,向潭州农学院以购买课程的方式,引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培训农村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署《推动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通过科研推广、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度合作,实现“政产学研推用”有效贯通。依托旗高级职业中学项目平台,开展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田间试验及无公害栽培示范项目。二是搭建乡土人才实践平台。组建果树等专业科技服务协会,吸引老专业技术人员、本土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服务。引进内蒙古农业大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人才平台,打造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大学生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准康农汇线下销售平台和十二连城“农村众创空间”创客小村示范点,让乡村工匠、农村实用型人才不断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