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广人稀服务半径大、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大、农区、牧区、矿区、城区界限分明,需求差异大”是鄂托克前旗鲜明的地域特征。2019年以来,鄂托克前旗立足旗情实际,坚持将“放管服”改革作为转职能、提效能、激活力、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推行民族地区“四区四办”智慧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了服务模式由“单元化”向“体系化”转变、服务管理由“集中化”向“标准化”转变、服务手段由“传统式”向“智慧式”转变。以“四区”布局为基本框架,搭建了旗、开发区、镇、嘎查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嘎查村便民服务站的设立上,利用原撤并苏木乡镇社区有阵地、有人员、交通便利的优势,建立了12个党务政务服务站,打造了“30公里辐射、15分钟到达”的便民服务圈,不仅节约了行政成本,方便了群众办事,也为承接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提供了平台。
在“农区牧区”推行“就近办、网上办”。融合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农牧民群众可跨行政区域,就近到党务政务服务站办理审批和服务事项,切实将便民服务送至农牧民家门口,方便了群众办事,节约了费用支出,逆向拉动了增收。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起嘎查村(社区)、镇、旗三级网上审批系统,率先全程启用电子公章和个人签章,先后实现了城乡低保、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等事项网上审批,申请时限由以前的90天、30天、25天分别缩短至18天、5天和2天,群众不再劳顿奔波,“一次都不跑、事情全办好”终成现实。研发了“e”政务、智慧交管手机APP,率先在旗县级城镇中实现了违章罚没款、有线电视、电费、水费等缴费全覆盖。
在“矿区”推行“马上办”。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是鄂托克前旗重大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在落实好重点项目推进办法的同时,不断健全项目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推行项目审批全程代办、无节假日代办和“一站式”服务,着力为企业入驻、项目落地提供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
在“城区”推行“一窗办”。将旗政务大厅140个窗口整合为6大类综合功能区,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统一窗口出件,办事群众群众较以前平均少跑3个窗口、3次以上。特别是推进“十七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后,注册登记提交材料由过去30余份减少到9份,登记时间从30个工作日压缩至1-3个工作日,最快只需要2个小时,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2017年全旗新增市场主体较2016年增长42%。率先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单一窗口”前台接件人员全部由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派遣,实行帮办、领办、代办制,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同步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融合发展,为各类办事主体营造更方便、更舒适、更贴心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