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互联网+”在教育领域被广泛运用,成为提升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水平的有力抓手,助推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为了解鄂尔多斯市“互联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鄂尔多斯市统计局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对17家中小学校开展了“互联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实施“互联网+义务教育”组织管理制度保障相对健全,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对提升教育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但部分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仍然面临经费保障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经验不足等困难,“互联网+义务教育”创新性和均衡性还需进一步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组织管理健全。本次调研的17所学校中,有10所小学,4所中学,3所中小学,均为公立学校,学校规模均在500人以上。从学校所在地域来看,6家位于城区,9家位于镇区,2家位于乡村。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较高,只有一家乡村小学未实施“互联网+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的组织管理与保障相对健全,有87.5%的中小学制定了“互联网+义务教育”建设、应用、管理等规章制度,68.7%的中小学已成立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相关机构,50%的中小学建立了“互联网+义务教育”考核评估机制。
(二)基础设施完善。随着“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设立了较为丰富的“互联网+义务教育”教学工具、应用场景和教育资源平台等设备。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实现了互联网全覆盖,81.2%的中小学宽带速度达500MB以上,确保了教学过程网络流畅。所有中小学为班级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81.2%的中小学已接入国家或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所有中小学设立了录播教室,93.7%的中小学设立了计算机网络教室,81.2%的中小学设立了多功能学术报告厅,50%的中小学设立了数字阅览室(图书馆),31.2%的中小学设立了数字实验室,为实施网络教学和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保障。
(三)教学质量良好。“互联网+义务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互联网教学能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式生动多样,并能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便利,其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多学校的认可。问卷调查显示,93.8%的中小学认为开展“互联网+”教育能够非常好或比较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大多中小学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开展本校老师在线教学、与其他学校远程互动教学、观看教学资源、在线讨论答疑、线上备课、批改作业、线上测试、在线研修交流等教学和服务。在实施互联网教学时,所有中小学校均能配合使用课程平台、直播平台、综合性平台、备课工具、知识构建工具、练习测试工具、资源和课堂管理工具等一种或多种教育平台或教学工具,使教学水平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义务教育”教学设置不均衡。问卷调查显示,学校目前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课程比重不高,只有25%的中小学校课程比重超过20%,并且开展“互联网+”教育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或外语,开展“互联网+”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的中小学校不足40%,仅有12.5%的中小学校开展“互联网+”体育课程。
(二)“互联网+义务教育”教学效果还需提升。目前,受诸多因素影响,部分中小学校的“互联网+义务教育”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问卷调查显示,有68.7%的中小学的学生不适应线上学习,有62.5%的中小学受到网络和设备条件限制,有37.5%的中小学认为线上教学资源质量不高,有37.5%的中小学认为“互联网+”教学实用性不强,操作难度大,有37.5%的中小学教师不适应线上教学。
(三)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面临诸多困难。现阶段,互联网的发展程度还不足以推动传统教育的整体变革,多数中小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的“互联网+义务教育”发展难度较大。问卷调查显示,有50%的中小学认为师缺乏线上教学经验,有50%的中小学认为学生或家庭配合度低,有43.7%的中小学认为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有31.2%的中小学认为缺少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推动、资金支持,有18.7%的中小学认为与传统教育融合度低,6.2%的中小学认为无法共享到优质教学资源。还有部分学校因为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教学资源更新慢、技术支持不到位等原因影响“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推进。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互联网+义务教育”投入。根据此次调研结果,多数中小学认为本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有36.5%的中小学“互联网+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占公用经费支出不足5%,超过7成的中小学希望加强“互联网+”教育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建议加大对“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助推“互联网+义务教育”发展,构建完备的校园网络环境和基础设施设备,打造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平台,加大“互联网+”教育经验推广和技能培训力度,夯实“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
(二)创新“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在加大对“互联网+义务教育”硬件投入的同时,要注重软件发展,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育体制机制,促进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教学应用、教育管理、家校互动、教育治理等全方位多层次网络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开发精品化、个性化、针对性强的网络课程,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师生活力创造力。提高学校和家庭信息网络资源管理效能,探索有利于学生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的网络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念,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三)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此次调研发现,“互联网+义务教育”实施困难的中小学大多在乡镇学校,地区发展差异导致了“互联网+”教育的不平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城乡教育协同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议构建城乡学校全覆盖的网络结对体系,实现结对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充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地区整体“互联网+义务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