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工业立旗、工业兴旗,工业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步入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旗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部署要求,严格按照自治区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部署,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场景,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力,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化,全力推进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建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工业发展迭代升级。乌审旗工业起步于1952年乌审召第一家国营工业厂“乌审旗人民碱厂”创办,后经碱湖科学试验站成立及制碱工业快速发展,乌审召成为全旗乃至全市最早的化工基地。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和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先后入驻乌审旗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相继勘探发现苏里格、乌审、大牛地3个大型气田,被誉为“中国天然气之乡”。本世纪初,随着国家能源战略西移,乌审旗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工作正式启动,规划建设呼吉尔特、纳林河2大矿区,并依托2大矿区建设了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工业产值从1949年的1万元跃升至2023年的750亿元,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0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69.28亿元,是1978年的1.8万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8.5%提升至2023年的73.6%,较1978年提升65.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17户,占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为51.52%;10亿元以上11户,占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为33.33%;50亿元以上4户,占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为12.12%;100亿元以上3户,占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为9.09%。经过75年的不懈发展,乌审旗工业经济已成为地区发展的“压舱石”和“硬支撑”,2023年综合实力跃升至西部百强县(市、旗)第18位。
——产品效能量质齐升。乌审旗工业企业由最初蓬门荜户的皮匠铺、生产小组经过长期不懈培育,已逐步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专精特新”蜂拥而至的生动局面,从制造工艺单一、粗略的农机具配件、皮毛制品、水泥电杆等发展为时至今日的30余种工业产品。目前,建成和在建煤矿8座、核准产能达6200万吨,培育苏里格气田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陆上整装生产基地、年产天然气稳定在170亿立方米以上,获批新能源与现代煤化工耦合项目5项、装机规模达453万千瓦,中天合创137万吨烯烃、中煤鄂能化175万吨尿素、中煤蒙大50万吨工程塑料、中煤远兴60万吨甲醇等一批单体产能位居全国前列、安全环保管理水平一流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形成了原煤产能4600万吨、甲醇产能745万吨、烯烃产能197万吨、尿素产能255万吨、液化天然气产能130万吨。2023年,乌审旗精甲醇产量为631.92万吨,占全市比重达49.1%;尿素产量为312.41万吨,占全市比重达50.8%;烯烃产量为211.46万吨,占全市比重达76.3%,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天然气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市首位;逐渐实现了由传统农牧业旗向工业大旗的历史性跨越。
——产业结构提档升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乌审旗工业以手工制造业为主,以皮毛制品、粮食加工、烧碱等初级产品为主。随着天然气、煤炭的不断开发和加工利用,乌审旗坚持“增煤、优气、上新”同步发力,2023年煤炭就地转化率为3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中工业3大门类、8个大类行业以及21个小类行业,其中,大类行业和小类行业分别较2012年增加2个和12个。随着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煤制烯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构建起了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两大产业集群,形成了煤-甲醇-烯烃和煤-合成氨-尿素两大主产业链,正在加速发展烯烃、合成氨下游重点产业链,创新培育新材料、现代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特色产业链,化工产品产能位居全市第一。
——发展基础日趋完善。立足地处国家能源蒙陕宁“金三角”核心区域和煤炭、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650亿吨、1.5万亿立方米以及新能源开发潜力2000万千瓦以上的禀赋优势,高质量建设省级重点化工园区——苏里格经济开发区,2023年园区产值突破500亿元大关;建成“四横三纵”公路网和“两横一纵”的铁路货运体系,总里程分别达4400公里和490公里,形成了矿区提供原料、园区转化消纳、镇区服务保障的一体融合发展格局,各区域之间人流、物流实现了半小时互联互通,“通江达海”能力辐射“两湖一江”;建成连接各工业片区工业输水管线和包头磴口至图克片区黄河输水管线“一纵三横”架构,年供水能力达1.5亿立方米,形成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统筹调配的供水体系;建成500千伏为重要支撑、220千伏电网为骨干网架、110千伏电网全覆盖的供电网络,形成园区、矿区双电源双回路、东西南北“手拉手”环网式供电格局;同时,持续打响“优乌止境”营商环境品牌,深化项目手续办理“帮办、代办、领办”,15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跑腿”“一网通办”事项覆盖度位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
——创新动能活力凸显。新中国成立之初,全旗科研投入基本为0,80年代随着烧碱技术不断升级,乌审召碱厂先后投资385万元推动熬制“碇子碱”升级苛化法工艺,迈出了全旗科技创新第一步。2022年以来,乌审旗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布局建设全区首家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一体化推进“关键技术研发—成果示范应用—产业化”全链条发展,累计培育高新技术和创新企业30家,获批自治区级“揭榜挂帅”项目2项、科技计划项目20项、科技平台载体48家,与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中煤等35家知名科研院校及龙头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推动“一步法制烯烃”、可纺丝煤沥青基碳纤维等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打造服务内蒙古、辐射全国的现代煤化工中试中心。2022年,全社会R&D经费2.44亿元,是2020年的1.66倍。
75载峥嵘岁月,75载伟大跨越。回顾过去,乌审旗工业经济发展栉风沐雨、令人振奋;展望未来,乌审旗将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体贯彻两件大事、“六个工程”和全市“三个四”工作任务,坚定不移“闯新路、走在前,建设核心区、冲刺百强县”,以更宽视野谋发展、以更大格局抓落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迈向产业发展新蓝海,力争到2025年,全旗煤化工产能超过1500万吨,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到2030年,建设成为技术先进、链条完善、耦合紧密、数字化水平高、绿色低碳化水平领先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奋力书写新时代、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