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公开>数据发布>统计分析
科教文卫蓬勃发展谱新篇 ——鄂尔多斯社会事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17-08-16 10:17:00      作者:市统计局 本报编辑部      来源: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段记忆,鄂尔多斯70年来的记忆,尤为珍贵。70年来,鄂尔多斯人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章。

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70年来,全市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坚持教育优先,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育体系结构,已初步形成层次完备、类别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要发展,投入是关键。崭新的教学楼、平坦的塑胶操场、宽敞的餐厅,学生们的笑脸如花绽放。2016年,鄂尔多斯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56.7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567倍。目前,全市小学、初中生均教学用房建筑面积分别为5.4平方米、7.7平方米,分别是自治区标准的1.4倍和1.7倍。

学前教育大力发展。1956年以前,鄂尔多斯没有正规的学前教育,1956年10月第一所幼儿园建成,教职工15人,在园幼儿46人。到2016年,幼儿园数达到308所,在园幼儿数达到8.5万人,分别比1956年增长了308倍和1848倍,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

义务教育积极推进。1949年全市共有小学16所,在校生2215人,城乡居民文盲率高达95.79%。到2016年全市共有小学128所,在校生12.3万人,初中44所,在校生5.1万人,青壮年文盲率1.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比国家同期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

高中教育优质发展。1949年全市中等学校只有1所,在校生192人。2016年,全市共建成12所自治区优质普通高中,占普通高中总数的60%,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1%。2016年,全市高考普通类本科上线率达到69.4%,一本上线率为27.2%,均居自治区第二。

高职教育成效显著。1978年之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鄂尔多斯市近乎空白。到2016年,我市有高等院校4所,其中本科1所,专科3所,在校生6050人;有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生7731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277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

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卫生事业飞跃发展

自治区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实施“健康鄂尔多斯”战略,不断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制度,提高居民健康生活质量,全市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2016年,全市各级卫生机构数量由1949年的5个增加到1793个,床位数由0增加到10593个,卫生技术人员由18人增加到12962人,全市经费支出达到28.93亿元。

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有效。鄂尔多斯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72年消灭天花,1993年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2003年及时有效地控制了非典疫情;计划免疫以乡为单位“五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全市所有旗区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全市居民期望寿命由自治区成立前不足35岁上升到目前的7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自治区成立前的2000/10万下降到2016年的20.81/10万;婴儿死亡率从自治区成立前的430‰下降到2016的5.67‰。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我市在全区率先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截至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已覆盖农村牧区,参合率达到98%,各旗区合作医疗补助封顶线也相应提高到20万元,农牧民住院费用报销率平均接近58%。

蒙中医药事业实现了新跨越。市旗两级均设立专门的蒙中医院,推广蒙中医药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加强蒙中医药传承创新和文化传播,蒙药院内制剂平均品种数达120多种,平均剂型数达10余种。建成全国基层蒙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3个,蒙中医医院年服务量占到全市医院总诊疗量的24%左右。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70年前,科技在我市“一穷二白”。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科技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事业呈现全面繁荣和发展局面。

科技投入稳步增长。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鄂尔多斯市以项目实施着手,科技投入逐年增长。201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35亿元,较2010年增长37.7%。科技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自治区成立初期,鄂尔多斯没有独立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科技人员极少。2016年,全市拥有各类科技机构84个,投入科技活动人员9557人。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40.2亿元,同比增长70.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鄂尔多斯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16年,共申请专利1529项,较2010年增长418%;其中发明专利256项,较2010年增长341%;专利授权913项,较2010年增长248%;其中发明专利75项,较2010年增长435%。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鄂尔多斯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打造文化发展新高地,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全市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公共文化蓬勃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16年,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29个,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139万平方米,人均0.69平方米;建成草原书屋718个,市、旗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9个,基层服务点927个,实现了农村牧区全覆盖。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98.65%,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

艺术创作花繁果硕。鄂尔多斯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独领风骚。鄂尔多斯被称为歌的海洋、舞的故乡,河套人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古如歌……“十二五”以来,全市共创作音乐、舞蹈、曲艺作品400多件,共获国家级集体大奖4项,获国家级单项奖48项,获自治区级集体大奖30项,获自治区级单项奖150项。《森吉德玛》《不落的太阳》《海红酸海红甜》等优秀剧目分别在全国、全区、全市演出130多场次,5万多人次观看了演出。

文化遗产保护卓有成效。目前,全市已查明各类文化遗址95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6个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62个项目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0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此外,我市整体被列入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产业风生水起。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发展活力,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全市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28个,调动了200多亿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等被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企业发展到1200多家,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6.65亿元。

鄂尔多斯“教育先行”“卫生便民”“科技兴市”“文化惠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财政投入大幅增长,社会效益一路飙升,城乡居民好评如潮。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娱有所乐,社会事业的万象更新使老百姓民心归一、神采奕奕,这一切,也成为70年征程中鄂尔多斯全面发展的点睛之笔。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