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建提复字〔2023〕57号 签发人:苗程玉
王羽强代表:
您的《关于持续推进鄂托克前旗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区的建议》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活化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鄂托克前旗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最早开展少数民族工作的地区之一,是延安民族学院的最后落脚点,是延安时期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区和民族干部的培训摇篮。
一、加大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政策引领方面
2021年,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鄂尔多斯“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规划》(鄂府发〔2021〕336号),明确提出“依托鄂托克前旗城川红色文化旅游区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资源,联动多个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点,打造区域性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努力打造陕甘宁蒙地区重要的红色旅游发展带”。2023年,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鄂尔多斯市提振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鄂府发〔2023〕23号),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打造特色非遗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研学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发展,在项目建设中,对累计完成投资在500万元以上并于申请年度建成运营的,按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励”。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依托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红色培训教育基地为载体,紧紧围绕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区”目标任务,全面完善提升“1+6”红色研学点的教育、体验功能,开发了多种研学线路和课程体系,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提升。
二、创新培育红色研学旅游项目方面
近年来,市、旗两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积极统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研学旅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拓展鄂托克前旗城川红色文化旅游区红色文化体验内容和教育服务功能,每年组织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红色讲解员进校园、中小学生进红色景区系列活动30余场次。支持鄂托克前旗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项目建设,搭建红色课堂、开展红色体验、组织红色活动、不断完善红色专题培训体系,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点)与学校开展合作。2019年以来,累计为鄂托克前旗争取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600万元,用于支持红色研学旅游建设。
三、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方面
我市坚持促进红色资源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资源的整体保护开发,以红色旅游景区为核心,串联周边其它旅游资源,把革命精神融入红色旅游设施和红色旅游产品中,精心推出了“传承红色基因 追寻红色信仰”鄂尔多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同时,积极加强与陕甘宁红色旅游片区的互动互融,将鄂托克前旗旅游资源进行整体打包宣传,通过举办及组织参加旅游推介会、相互踩线踩点、合作开通精品线路等做法,形成了游客、景点互推互送、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格局。2023年以来,我市举办了“八省十市”百万人游东胜文旅资源推介会、“西安—鄂尔多斯”联程旅游推介会等10余场推介活动,在自治区率先推出鄂尔多斯号彩绘飞机和暖城列车。鄂托克前旗在陕西定边县、陕西盐池县、宁夏银川等地开展了文旅宣传推广活动,积极宣传推介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2023年1至5月,鄂托克前旗接待旅游人数56.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亿元。
四、促进红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
我市以鄂托克前旗、乌审旗被纳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陕甘宁”片区为契机,围绕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深挖红色资源,加快推进红色教育培训和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鄂托克前旗“1+6红色教育培训点”为核心,以桃力民革命抗日根据地、中共乌审旗旗委办公旧址、独贵龙运动纪念馆、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等为节点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以内蒙古城川干部学院为亮点的红色教育培训产品在全区红色旅游发展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鼓励支持城川红色小镇申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民俗旅游等关联业态和餐饮、住宿、文创、演艺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鄂托克前旗累计接待游客11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3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支持鄂托克前旗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鄂托克前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城川红色小镇建成陕甘宁红色旅游区的重要节点、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2023年6月21日
(联系人:刘泽宇;联系电话:0477—8589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