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政放权,优化市场准入环境
从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东胜区分局始终站在改革前列,多次引领改革落地,敢于创新、先行先试,多项登记便利化改革举措成效明显。
二是“互联网+政务”提升办照体验。强化网上审批,完善线上线下联动的审批服务模式,2015年11月率先实行网上注册登记,通过网上登记系统进行名称和设立登记审核1.18万余笔,累计核准名称6000多个,新系统的网上设立登记率达80%以上,比全市平均网登率高50%。2018年5月,成功颁发全市首张无介质电子营业执照。10月,成为全国53个“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之一,这将进一步优化登记流程,真正实现企业开办“零见面”、“一次不用跑”的目标。
三是简易注销提供市场退出机制。2017年3月1日全面实施简易注销改革,使无债权债务的企业退出市场更加便利,为企业节省登报开支近百万元,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负担。目前,发布简易注销公告的企业有1075户,通过简易程序注销企业575户,简易注销个体工商户22155户。
二、优化服务,全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是健全制度提高窗口服务水平。为使改革真正落实落地,使市场主体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开展窗口精细化建设,规范窗口服务标准,制定首办责任制、AB岗工作制、限时办结制度等优质服务制度,实现了窗口服务的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倒逼改革落地落细。
二是优化流程提升登记效能。率先推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登记制度,实现了个体工商户“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成”,业务办结率达100%,业务量增加50%以上,工作效率提升60%,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以“简表”推动“简政”,创造性将33种文书整合为一张申请表,实现登记程序更加便利、内容更加完善、流程更加优化,确保了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政企合作推进登记便利化。与中国银行合作构建“互联网+政务+金融”服务体系,在中国银行基层网点设立注册登记免费代办服务点,将商事登记业务嵌入银行服务,助力新落户东胜企业实现就近办理的目标,打通了市场主体准入“最后一公里”。
三、事中事后监管,构筑良性市场竞争环境
一是构筑诚信建设体系。围绕诚信东胜建设,全面落实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工作,建立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行部门信息互联共享、联合惩戒、联动响应、定期公示工作机制,营造诚实守信、一路畅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氛围。截至目前,共有220家企业因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在融资贷款、参与项目竞标等方面受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效应逐步显现。
二是创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对一般商品和服务领域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生产流通领域热点、焦点问题实行重点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其创新发展。
三是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聚焦民生,在涉及百姓利益的重点领域,开展食品用品、儿童玩具、知识产权、合同等专项整治行动,对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商标侵权行为、违法广告行为、网络商品交易行为、无照经营等行为进行整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特别是金融机构商业贿赂案、医疗、供热等公共领域垄断经营案、“云联惠”网络传销案的办理,有效维护了广大群众利益,降低社会危害。近三年来,共办理各类一般程序案件812件,收缴罚没款367.7万元。累计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8523件,调解疑难案件45起,大型群体投诉3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071.87万元。
四是推动“放心消费在东胜”全覆盖。在旅游、餐饮、粮油、装修装饰、医药保健品、美容美发等重点行业、所有大中型商场、超市、市场、重点企业、所有景区,全覆盖推广放心消费创建活动,通过建立商品溯源体系,推行“首问负责、现行赔付、七日无理由退换货制度”,创新性地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针对投诉热点行业进行约谈,在提高消费体验的同时,为经营者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竞争有序、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四、精准扶持,推动民营经济高速发展
一是精准指导用足用够政策。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多渠道、深层次地了解和掌握个体私营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存在问题,及时研究并协调有关问题,在招商引资、企业创业、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优惠政策,全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是多管齐下拓宽融资渠道。指导帮助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通过股权质押、商标权质押、动产抵押等方式获得银行贷款,解决了民营企业发展资金困难。2018年,通过动产抵押为企业融资55.9亿元,通过股权出质登记为企业担保债权423.7亿元。
三是提升品质发展商标战略。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纳入地方统筹谋划中,完善商标帮扶机制,加大力度开展商标行政指导。围绕全域旅游打造重点领域农产品商标,培育了“城梁旅游、罕台绒纺、灶火壕、撖家塔”等一批具有地域、产业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商标品牌。每年3·15组织地方品牌企业进行展示,引导民族用品企业开发旅游产品,让游客能够带走地方特色商品。目前东胜区商标总量达到13393件,占全市商标总量的62%。
四是牵线搭桥发扬企业家精神。工商部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非公党工委+党支部+企业”多元化帮扶模式,充分整合汇聚爱心企业、非公企业支部和广大非公党员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极大地发扬企业家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反应。筹办“爱心超市”,开展物质帮扶、精神帮扶、政策帮扶、自主创业帮扶、牵线就业帮扶“五位一体”精准帮扶。开展“春风行动”,组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入场参加活动。今年以来,动员爱心企业累计捐助贫困学生32名,捐助物资10万余元,提供岗位2800余个,达成意向4500人次。(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