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新闻>图片新闻
续写农村牧区发展精彩篇章

——准格尔旗加强“十个全覆盖”工程后续管理推动农村牧区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16-08-08 09:16:00      作者:吴檳廷 郭紫欣 王玮 白杨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薛家湾镇巴润哈岱村。赵鑫磊 摄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带来了乡村精彩蝶变,如何巩固和提高工程建设的丰硕成果,让农村牧区持续美丽,农牧民生活幸福绵长,这是实施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准格尔旗按照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同步抓好后续管理,着力推动农村牧区全面发展,探索了一套务实管用的管理办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先试点再推广 双“二二三”模式收实效

  7月26日晚,在准格尔旗2016年第31次旗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准格尔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后续管理实施细则》出炉。这套《实施细则》责任明晰,措施有力,涵盖了农村环境整治、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维护、农村交通管理等各个方面。第二天,《实施细则》就印发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及村、社区,对照执行。

  这套《实施细则》,是准格尔旗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双“二二三”管理办法框架下,对后续管理的再细化、再加强。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2014年,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之初,准格尔旗就把工程后续管理提到与建设同等重要位置一同推进,并将后续管理列为当年全旗深化改革工作的自选任务,建管结合、先行先试。准格尔旗旗委书记麻永飞先后带队到山东昌邑、浙江湖州以及北京环卫集团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各地在美丽乡村后续管理、农村环境整治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准格尔旗在十二连城乡、薛家湾镇、布尔陶亥苏木等9个苏木乡镇各确定一个试点村,探索、修正、总结、提升,点滴积累经验,逐步全面推开。

  黑圪崂湾村位于十二连城乡东部,过去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后进村,当地村民戏称过去的环境卫生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黑圪崂湾借力“十个全覆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小路曲径通幽,漫步其中心旷神怡。篱笆小院掩映在繁花绿树丛中,袅袅炊烟勾绕起人们心底浓浓的乡愁。如今,这里已出落成准格尔旗沿河乡村旅游带上的一颗美丽明珠。

  当了13年村支书的吕美宽对村子的变化感受颇深。“搞乡村旅游,美化环境是最基本的工作。所以从去年以来,上级多次组织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回来后再结合自身实际,我们总结出个‘两分两化三结合’的办法。”

  2015年,黑圪崂湾村召开村民大会制定村规民约,并与300多户村民签订环境卫生分责到户责任状,将全村街巷硬化道路、农户房前屋后卫生划片管理,同时为每户配发了两个垃圾桶,修建一处堆肥池。在“户清扫”的基础上,成立村级环卫队,固定队员有7人,义务负责各自片区的农户垃圾收集。此外,环卫队每月还对全村农户进行打分考核,评比优秀的户子可得到现金和贷款免担保和贴息奖励,公示于红榜表扬,相反进入黑榜的农户要进行现金处罚,罚金直接从村集体经济分红中扣除。农户的考核结果直接与个人诚信体系和经济利益挂钩,奖惩办法就不再是一纸空文。

  分责到户后,便是分级负责。村环卫队将垃圾分类收集,可降解堆肥的发酵后还田利用,不可降解的由乡镇环卫分公司每周定期入村统一运输至垃圾处理厂,由旗环卫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处理环节实行公司化运作,资源化利用。这就是“两化”。“三结合”即环境整治过程中由村级自治与上级专业化市场运作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村集体经济自筹与财政每年补贴相结合。

  “两分两化三结合”模式在黑圪崂湾村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并完善,有效引导村貌民风渐渐向好转变。“看得见的是村容村貌变美了,看不见的是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现在,就连年纪大的老人抽完烟都把空烟盒带回家扔掉,乡风文明了,村庄美丽了,外来游客也越来越多了。”黑圪崂湾村副村长兼环卫队队长冯海东欣喜地说。

  作为准格尔旗“百里长川西口文化创意长廊”的“火车头”,薛家湾镇白大路村在探索“十个全覆盖”后续管理办法上也当起了先行先试的“排头兵”。

  早在2012年,准格尔旗政府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将白大路村列为集中连片改造示范点。2013年,白大路村除两个社外,其余村民全部搬进了统一规划建设的三层楼房,实现了水、电、热、通讯的集中供应。2014年,“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让白大路整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

  基础好、起步快,白大路村及早着手加强后续管理,率先成立村后续综合管理小组,小组内部进一步细化为村环卫站、水电路讯维护组和“文卫商绿”运行组三支小队,将农村涉及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维护全部包罗进来,由15名专人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有专人负责”,还得“有管用措施”。为增强“管用措施”效果,旗直相关部门制定出各项工程的维护操作程序、制作运营规范手册,并定期为基层管护负责人组织业务培训。现在,白大路村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运行良好。以路为例,农村道路的养护是关键。白大路村支书贺虎山介绍说:“由于周边过往拉煤车很多,一些司机为了逃避过路费经常绕道行驶在通村公路上,造成路面损毁,光靠劝说无济于事,现在按照道路管护办法,限高架都已经安装完成,有专人看护,道路养护多了份保障。”

  此外,准格尔旗在现有苏木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大队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苏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管理执法局,将旗直相关部门下放到基层的执法职能以及农村“十个全覆盖”后续管理的职能,全部划入各苏木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局,有效整合各类执法力量,实现职能一统化、队伍专职化、管理规范化。

  从村级后续管理小组到苏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管理执法局,再到旗后续管理办公室,分级负责、分级承担的“两分”法让后续管理的任务层层细化落实到具体的每个人身上,最终实现维护到位、运营到位、监督到位的“三到位”。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推广,双“二二三”模式现已成型并在全旗推广,一套“细而实”的后续管理体系在准格尔旗实现全覆盖。

  发展富民产业 建设美丽乡村

  “十个全覆盖”工程后续管理任重道远。准格尔旗在农村环境卫生持续保持方面实施“两分两化三结合”管理办法,在各项工程和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后续运行和维护上采用“两分两有三到位”模式,农村“脏乱差”问题极易反弹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有效维护,形成了有人用,有人管的局面,“十个全覆盖”建设成果不断巩固。

  一套模式,一个办法不可能解决农村牧区的所有问题。为确保农村牧区持续美丽、乡风文明不断提升、农牧民生活不断改善,准格尔旗在每年固定投入1000万元农维费直接用于后续管理的基础上,今年,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策推动、龙头带动、市场牵动、服务联动”的思路,旗财政设立1亿元农牧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展富民产业,帮助农村牧区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牧业产业发展。

  地处梁峁山区的龙口镇麻地梁村盛产糜黍等优质杂粮,去年在市委组织部等有关单位的帮助下,建起了小杂粮加工厂,目前正准备安装设备。这个小杂粮农产品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至少30万元的经济效益。麻地梁村已经提早谋划好了销售渠道,组建农产品销售服务队,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电商平台、直销营销网络点等方式拓展旗内外市场。未来麻地梁村的产业不止小杂粮,规模养殖区、林果产业区、自主创业区、食品加工区,“五区”规划的产业布局,画好了生产发展的图谱。“这几天,全自动流水线生产设备正在运回来的路上,这个小杂粮项目投产后还能解决四五十人就业。”麻地梁村党支部书记李在林向我们介绍,加工厂还规划了一个冷库,用于储存农畜产品。

  与此同时,在薛家湾镇百里长川创意旅游区,千亩花海正盛开,向日葵、薰衣草、油菜花竞相吐艳,引人沉醉。沿川旅游带上,薛家湾镇在长滩村、海子塔村、巴润哈岱村和白大路村这些重要节点打造西口文化旅游景点,成立农耕博物馆,建设拓展训练基地、婚纱摄影基地和垂钓中心丰富乡村旅游体验项目。除此之外,新落成的年产10万吨冷榨食用油加工项目,既可以解决旅游区景观油料农作物后续销售问题,还能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以种增收。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布尔陶亥苏木尔圪壕嘎查请中国乡建院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打造田在林中、林在花中、村在水中、人在画中的“沙漠水乡”景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村庄逐渐在周边小有名气。得益于此,尔圪壕嘎查的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今年56岁的张来银是当地的农民,他经营的“漫瀚乡园”农家乐堪称“土豪”级别,500多平米的别墅,一楼摆满餐桌,二楼是一间间装修雅致的卧室。山清水秀,能垂钓有曲儿听,吸引了很多周边城镇市民。开业仅半年,张来银就收入5万多元,生意最火爆的一天,接待了60多人。在尔圪壕嘎查像张来银一样经营农(牧)家乐的共有12户,他们凭借优越的交通地理条件、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成为嘎查打造乡村旅游重点培育的农(牧)家乐示范户。事实上,在准格尔旗,乘着“十个全覆盖”东风发展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农牧民群众的共识。

  准格尔旗还在沿河农区优化调整种植结构,种植碱地水稻2150亩、小麦2615亩,开工建设300立方米冷藏保鲜库及瓜果蔬菜交易市场,依托内蒙古漠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200吨灰树花蘑菇生产基地,推广温室种植香菇200栋。目前已经和农户签订100栋香菇种植协议。在沿河湿地地区进一步完善巨合滩村200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园区,发展渔家乐,建设智能温室。在沿河沙漠边缘地区加快十二连城乡西柴登村1万头牛生态家庭牧场的建设进度,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生猪养殖专业户。

  不同类型区域有量身制定的“套路”发展生产,生产发展,生活才能宽裕,进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都有了长远发展的物质基础。准格尔旗在探索后续管理模式的同时,也是在探索“十个全覆盖”建设与管理环环相扣、互为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相信这样的模式可以续写农村牧区发展的精彩篇章,让农牧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