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将至,红星闪耀。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铮铮誓言,字字千钧。7月1日,在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星火广场上,乌审旗全体县级领导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主题党日。
七月的巴图湾,两侧绿树成荫,花开正艳。
站在星火广场上,远眺曲折蜿蜒的萨拉乌苏河潺潺轻盈,白云在河里荡漾,蓝天在水中游动,多彩的湿地、陡峭的黄土高坡,诠释着一种美轮美奂的景观。
2022年以来,乌审旗以全域旅游为目标,按照“一镇三馆多点”形式,精心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串联红色革命遗址,打造红色研学主题路线。“一镇”指打造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以巴图湾村为中心,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三馆”指建设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党史学习教育馆、乌审旗生态文明展。通过新建、扩建、改造提升等形式建设“三馆”,多角度、多方面展现乌审旗红色革命、生态文化和历史风貌。“多点”指规划红色主题路线。串联中共乌审旗委办公旧址、纳林河党小组谷家湾旧址、民兵检查站、巴图湾水电站等红色革命遗址,推动同延安、城川红色教育及现有红色旅游资源的互补对接、务实联系,把乌审红色文旅文章做得更深、更广、更漂亮。
红色文化小镇味道浓
进入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参观,聆听22个波澜壮阔的乌审红色革命故事,通过文献照片、视频、油画、场景复原等形式,生动再现鄂尔多斯地区红色革命的奋斗历程,身临其境品味最具特色的“乌审红”;参观乌审旗生态文明展,感悟别具一格的“乌审绿”;在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党史学习教育馆,仔细聆听讲解,重温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出发,历经大革命时期的风风雨雨、十年内战的艰苦岁月、抗日战争的发展壮大、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日新月异和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历史新篇的点滴;在讲习堂内,由乌审旗乌兰牧骑精心编排的红色短剧在这里上演……追随革命足迹,行走在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一段段红色记忆,令人动容。
红色,是乌审旗的底色。
乌审旗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自治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是陕甘宁边区最北的保护区,形成原伊克昭盟地区党建和革命史上创立的“十个第一”(第一批共产党员、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旗县级党工委、第一个乡级苏维埃政府、第一支起义革命的蒙古民族武装、第一个党领导的民族轻工业生产厂、第一所蒙汉小学、第一个和平起义后的旗级人民自治政权),拥有45处革命遗址。
近年来,乌审旗坚持打好“红”“绿”两张牌,挖掘整合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兴旺绿色底蕴,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重建修缮了中共乌审旗委办公旧址、纳林河党小组谷家湾旧址等革命旧址;新建了星火广场、八路榆广场等一批红色文化广场;打造了1935年毛泽东同志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的名义,给内蒙古同胞的一封宣言书展开书籍造型的雕塑和乌审牧民赴延安参观团雕塑群。红色历史,让这些文化项目的建设凸显了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的特色,也为乌审旗全域旅游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目前,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已建设完工,各个场馆已具备开放条件,红色研学线路已经开通。下一步,乌审旗将通过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以点带面,“点——线”结合方式,积极引导游客按红色文化主题旅游路线进行旅游,提高游客对各个点位的认知度和认同感,突出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特色。
多个点位串联成线
星火广场是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的“门脸”,也是核心区域。星火广场入深19米,宽21米,寓意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于1921年。正前方的党徽雕塑,主体高9.9米,象征红色传承永恒长久、永续不断。蓝天白云下,登高鸟瞰,这里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萨拉乌苏河畔。
在星火广场正前方八面红旗状的建筑是巴图湾乡党支部。1935年,巴图湾和平解放,作为自治区最早的解放区之一,成立了乡级苏维埃政府,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首个乡苏维埃政权。同年成立了巴图湾乡党支部。党支部内主要展示的是党史资料以及乌审旗自主研发的红色文创产品。驱车蜿蜒而上,路两旁绿色的秧苗惬意地随风轻摆。
沿星火广场一路向南,萨拉乌苏河从西北蜿蜒而来,在这里轻轻一拐,形成了两个连接的湖湾。萨拉乌苏旅游区,也正在其中。依托毗邻萨拉乌苏河优势,这里是集餐饮、住宿、观光、采摘、垂钓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园区。
近年来,乌审旗以“红”为支点,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旋律,特别是随着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建设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同延安革命圣地、城川红色教育及现有红色旅游资源的互补对接,不断充实教育资源,挖掘教育内涵,丰富教育活动,强化社会服务,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发展红色全域旅游
守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乌审旗的思路非常明确,旗委书记王健这样部署:“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注重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同时,用好用足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利用多元形式打造特色亮点,讲好乌审革命故事,打响红色文旅品牌。”
“发展全域旅游,通过构建全方位红色文旅产业体系,要重点突出乌审旗红色资源、绿色生态、特色文化等优势,处理好‘大纲’与‘展陈’的关系,更加注重细节,用好文物资源,讲好乌审故事,讲活红色历史,让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乌审旗生态文明展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展馆,成为展示乌审旗“红”“绿”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平台。”王健指出,要由“一点红”到“一片红”,再到“乌审红”。
为了让更多游客来到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并流连忘返,这里将以红色为主题,联动乌兰牧骑、马头琴乐团等送演出、送服务,带动农家乐、牧家乐等产业发展,真正让小镇富起来。与此同时,包括生态观光采摘园、垂钓、游玩等项目也一应俱全。
眼下,一场将红色文化旅游从浅度观光游向深度休闲体验游的转变已经开始,红色记忆也必将因此而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