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以来,准格尔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持续压实责任,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资金项目保障,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5年来,准格尔旗累计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3.67亿元,形成脱贫攻坚项目508个,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稳定实现,159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510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当地贫困现状和实际情况的扶贫经验做法,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工作扎实有效,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擦亮消费扶贫名片。旗级层面成立了消费扶贫工作办公室,统筹负责全旗的企地合作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确立了准格尔旗矿区生态有限责任公司为消费扶贫牵头国有企业,8名县级领导精准对接78家企业,与驻地企业签订了企地共建协议书(战略合作协议),签订直接订货的消费订单44份,订货金额近1亿元,推进过程中,着重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强化产销衔接,从有什么卖什么转向用什么产什么,把“单一的消费扶贫”向“系统的产业扶贫”转变;二是强化质量把关,利用企业大量消费贫困户农产品的“窗口期”获取企业信任,把“以我方为主的消费扶贫”向“以企业为主的消费依赖”转变。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在薛家湾镇区建设农特产品超市(扶贫超市)3处,在东胜区建设“准格尔旗农牧优品馆”1处,准能集团将薛家湾镇区的农特产品超市(扶贫超市)确定为职工福利刷卡消费点,全旗10家企业4大类39个产品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公布认定的《全国扶贫产品目录》,7家扶贫产品企业入驻内蒙古消费扶贫集中采购展销中心,为我旗扶贫产品走出区内外创造了有利条件。2019年以来,依托驻地各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驻村工作队等载体,累计消费全旗优质农产品10936.3万元。
开拓矿区复垦新路。准格尔旗人民政府与神华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占股51%,神华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占股49%,共同组建成立准格尔旗矿区生态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生态公司),为实施神华准能集团公司复垦区治理和脱贫攻坚的专业机构,统筹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和生态扶贫等工作,公司发展扶贫牛2000多只,按照“托管代养”方式,投放到农户代养856只(其中贫困户代养151只),出栏后生态公司负责高于市场价回收,户均增收7000元;立足准格尔羯羊品牌优势,打造“养殖户(贫困户)+合作社+矿区生态公司”的羊产业链条,以生态公司羯羊养殖场为龙头,5个苏木乡镇统一组建的养殖合作社为网点,所有养殖户(贫困户)全部入社,按照“把羊养起来、把羊卖出去、卖个好价钱”的发展路径,采用委托寄养、放母送羔、种羊租赁、订单销售4种模式联结带动437户贫困户参与到产业链条上。做足矿区生态和就业扶贫大文章,立足复垦项目区日常管理、维护任务重等实际,设立矿区复垦生态管护员工作岗位,从事季节性肉牛饲养、防火巡山、护林管护员、绿化种植等,累计安置贫困人口季节性务工带动就业127人(贫困人口39人),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矿区复垦区切块出1850亩土地,交由扶贫造林合作社种植经济林项目,造林合作社以以工代赈、入股分红等扶贫措施,带动贫困社员参与其中,每户增收3600元,同时提取合同价额4%的资金通过扶贫基金的形式反哺村集体经济。
打牢矿业扶贫实体。准格尔旗煤炭资源丰富,境内现有煤矿134座,发展潜力得天独厚,充分发挥矿业的优势,对矿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进行了有益探索,率先组建了首个矿业扶贫联合体——薛家湾镇富贫保洁有限公司,整合扶贫专项资金380万元,购买了12台不同型号的环保车辆,与10家煤炭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19年底营业收入突破400万元,实现分红95万元,其中21个村集体每村分红1.25万元,贫困户户平均分得1.01万元);在西南部矿区村,结合“百企帮百村”精准脱贫行动,深化与驻地企地合作共建,通过机械租赁、入股分红、物业保洁、绿化服务、矿区复垦、就业服务等形式,找准利益结合点,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带动本村贫困户,累计发展矿业扶贫项目36个,蹚出了一条和谐的、科学的、可持续性的矿业扶贫新路子。
打造生态扶贫品牌。围绕“荒山增绿、群众增收”两大目标,借鉴山西省扶贫造林合作社脱贫模式,因地制宜组建扶贫造林合作社65个,吸纳贫困人口74户192人入社,有效提高贫困户参与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脱贫致富的可持续性。合作社造林模式实施以来,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0122.9万元,造林18.88万亩,提取404.9万元“扶贫基金”用于实脱贫攻坚项目,在促进“荒山增绿”中有力促进了增收脱贫。优先安置218人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年工资1.2万元。
夯实就业扶贫机制。坚持把就业作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长久之策,深入把握精准要义,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因地、因户制宜,精准施策,从建机制、管长远出发,印发了《准格尔旗健全就业扶贫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开展点对点实用技能培训,强化后续跟踪服务管理,推动贫困户由“靠脸面”推荐就业向“靠技能”稳定就业转变。按照“一本台账、两项培训、三大服务、四个方式”模式,即建立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享受产业扶贫政策和稳岗就业台账,不定期排查跟踪;持续抓好就业技能和自主创业培训,提升贫困户就业和自主创业水平;强化就业创业志愿服务、点对点推荐、定岗招聘,提高就业精准度;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驻地企业定点招聘、村集体项目吸纳、引导自主择业四种模式安置510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实现了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就业全覆盖。
奏响企地合力乐章。立足辖区企业多的优势,在企业帮扶过程中,充分借助企业的经营管理资源,帮助村里谋划并推动符合当地实际、与企业关联度大的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全旗共有167家企业结对帮扶162个嘎查村社区,累计落实帮扶资金5661万元,已建成集体经济项目186个,实现收益1063.6万元,联结贫困户854户2023人。到2020年年底,全旗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可达到60个,整体经济效益达到17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