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鄂托克旗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措施,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鄂托克特色的脱贫攻坚路子。
一、创新开展村企结对帮扶。鄂托克旗立足本土企业家多、实体经济强的优势,结合“百企帮百村”活动,不是简单的让企业拿钱扶贫,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在创业就业扶持、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的作用,建立长效、常态化利益联结机制。2018年鄂托克旗优选92家企业结对帮扶全旗75个嘎查村,按照“一村一企一方案”的要求,形成了具体帮扶方案。今年以来,企业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8400多万元,其中投入嘎查村和农牧民资金1000余万元,惠及农牧户11860人,贫困户实现全覆盖。例如,伊吉汗投入73万元,通过“公司+嘎查+农户”的模式,实施绒山羊保种细化项目,纳入农牧户1603户、贫困户27户,实现每户增收5000元以上;誉邦公司投入200万元,为早稍村修建砂石路,购买农机具,给全村村民购买医疗保险,帮助5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鄂绒集团投入50万元,建立了呼和陶勒盖嘎查基础发展基金;棋盘井矿业公司投入16万元,为木凯淖尔村30余户贫困户发放1000-3000元慰问金,购买15000只鸡仔,免费提供疫苗注射,并负责鸡的出栏销售。德晟集团正在蒙西、木凯淖尔地区实施5万头安格斯肉牛养殖项目,总投资12亿元,计划扶持专业合作社100个以上,项目建成后,可通过入股、分红和本地就业等形式,辐射带动农牧民、贫困户5000户以上,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二、创新党建引领扶贫模式。阿尔巴斯苏木探索“党支部+贫困户”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牵头作用,实施“党员滚动扶贫羊”帮扶贫困户,嘎查党员每人捐助2只优质基础母羊,组建“党员滚动扶贫羊”集体经济,通过支部会议评选出1-2户贫困户、重病户,签订养殖协议,“扶贫羊”两年内的绒毛、仔畜等收入均归帮扶贫困户所有,在领取“扶贫羊”的第三年帮扶户需上缴基础母羊,为下一年度帮扶户奠定基础,进而实现滚动发展、持续助贫。通过这一模式帮扶贫困户26户,实现了贫困户的全覆盖,形成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有效机制。
三、创新集体经济扶贫模式。苏米图苏木按照产业结构调整与肉牛发展、科技示范、规模化经营相结合思路,通过“嘎查+贫困户+农牧户”的模式,充分利用10个嘎查集体现有的草原、肉牛养殖设施和灌溉饲草料地,引进纯种安格斯牛502头,实施嘎查集体经济肉牛养殖项目,项目对全苏木的25户贫困牧户实现全覆盖。一是向有养殖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发放2头基础母牛,通过三年繁育,收益至少4头牛犊后,将基础母牛归回村集体。二是通过嘎查集体养殖,每年将收益的20%用于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和兜底保障,通过项目实施,帮助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000元,实现稳定脱贫。嘎查通过集体养殖,嘎查集体年均可实现纯收入28万元,为贫困户、农牧户持续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特色养殖扶贫模式。木凯淖尔镇坚持小产业大扶贫,统筹考虑区域内贫困户基数大、老年人口比重高、户均草牧场小且多为疏林地的立地条件,构建“企业+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和“党建+电商”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土鸡养殖助力脱贫攻坚。以木凯淖尔综合电商服务中心为载体,借力革命老区“红色柳林”“老沙井”等品牌优势,为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签订保底销售订单,采取“统一引进种蛋、统一孵化、统一育雏、统一技术指导和养殖标准、统一防疫、统一组织加工销售、农户分户饲养”的“六统一分”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扩大养殖规模突破10万只。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建成年孵化育雏成活6万只的孵化育雏场、以及屠宰厂,购进冷链运输车,形成了孵化、育雏、散养、收购、屠宰加工、冷链、销售完整的生态土鸡全产业链,增加了贫困户、农牧户在产业链上的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