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日,杭锦旗塔然高勒管委会乌定补拉格村发生一起水库地界纠纷,因双方争执互不相让,村民谢大娘跳入水库。在这万分危急时刻,只见一个中年人衣服都没顾上脱就跳进了水里,拽住老人的胳膊救起了跳水者。这中年人就是市经信委驻乌定补拉格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哈斯其劳。事后谢大娘的儿女给哈斯其劳送来书有“父母之恩无以为报 救母之恩大于天”的旌旗。救人的事迹在广大农牧民中被传为佳话。
“我感觉救人这个事也不算个啥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驻村第一书记,救人,是我第一反应,当时心里只想救人,没想那么多。”哈斯其劳不好意思地说。
驻村8个多月来,哈斯其劳始终以增加农牧民获得感为出发点,修路打井、产业发展等等所有有关农牧民利益的事,他都尽一切努力,争取办成办好。如今,乌定补拉格村发展有思路、产业有支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自从来了哈书记,村支部有了主心骨
2018年3月,42岁的蒙古族汉子哈斯其劳来到乌定补拉格驻村,此时他除了市经信委办公室主任的身份,又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乌定补拉格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第一天来到乌定补拉格村他就获知:该村地广人多,贫困户多。主导产业为传统种养殖业,大部分面积地处丘陵沟壑区,常年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草场和耕地面积少,农牧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全旗平均水平,是杭锦旗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
驻村工作看似平凡,却千头万绪,怎样开展好工作?如何更好服务基层一线的农牧民?是摆在哈斯其劳面前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高效开展工作,他不断加强驻村工作队内部管理,和村“两委”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鉴于乌定补拉格村面积大,贫困户多的实际情况,他将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精细化分工,形成了“全村一盘棋,分工不分家”,紧急任务齐出动、常规任务各担当的工作模式,充分锻炼了驻村工作队员个人作战能力和团队之间的分工协作能力,双管齐下,既搞好了各项驻村工作,又提升了个人能力。同时,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首先是为破解档案资料过多且不便高效利用难题,他结合工作实际,利用互联网云盘的模式,首创了一套高效、节约、环保、科学的工作档案管理新方法。通过云盘的应用,队员们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查阅、共享资料,实现了“一个云盘、全员共享、随地调阅”的“口袋档案”模式,既方便了工作,又提高了办公效率。其次,建立了“一事一纪实”的工作方法,要求每位队员将每件工作或每日工作完成情况写入统一纪实模板中,并分类上传至云盘目录实时更新,做到工作互通,信息共享,随时随地查阅和提取资料,实现工作方式的创新,大量地节约了时间和精力,让驻村工作队员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聚村头、坐炕头”,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走访了解农牧民生产生活情况,感受和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和真正需求。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哈斯其劳时刻不忘践行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把驻村工作当成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履行“体民情、解民忧”工作宗旨的阵地,脚踏实地搞服务,依据村情做工作,积极发挥党员带头引领作用。他策划并对接派出单位与村委联合开展“发挥党员先进性·立足岗位建新功”庆祝建党97周年系列活动,有效加强了包联单位与帮扶村的紧密联系,增进了村委与包联单位间的凝聚力。针对村庄面积大,生产社多,村委工作过于繁重,忙时出现人手不足,村委班子工作压力较大的问题,他在村“两委”换届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村委委员增加至4人的意见,改变了村委人少事多的局面,并全程参与,成功地协助完成了“两委”换届,选出了一届有活力、能办事的“两委”班子。
好口碑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哈斯其劳把驻村工作视为历练自己的一次机会,以此激发自身干事、创业的活力和激情。
因自然环境恶劣,村内道路崎岖难行,雨天更是泥泞险阻,走访入户时车辆经常在风雨中深陷泥潭,甚至数次遭遇险情,但是群众的事无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