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鄂前旗就业服务部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旗就业工作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普好就业精准扶贫“五线谱”。
一是大力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当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一批扶贫车间、社区工厂、就业驿站等载体,为贫困劳动力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根据吸纳人数,给予一定期限的职业培训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对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参照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数量多、成效好的就业扶贫基地,按规定通过就业补助资金等给予一次性资金奖补。
二是积极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支持贫困劳动力创业和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对有创业意愿并有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及时开展创业培训,落实税费减免、资金补贴、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和农民工等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三是大力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针对贫困劳动力开展职业指导、专场招聘等就业服务活动,启动了旗、镇、嘎查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联动机制,建立并实施了企业联系走访制度、企业用工备案制度和企业空岗报告制度。通过清理整顿全旗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规范用人单位招用工行为等措施,准确掌握各用工单位招工信息,畅通了鄂前旗内就业通道。同时针对周边地区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采取走出去联系和请进来招聘的办法,扩大了劳务输出途径,为我旗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了渠道。
四是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统筹利用各类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帮扶,将新增和腾退的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安置贫困劳动力。积极协调林业草原、交通、扶贫等部门,综合开发保洁保绿、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山林防护、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等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
五是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提技能。根据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和市场用工需求,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创新培训形式,优化项目开发,加强师资配置,提升培训质量。鼓励通过项目制方式,整建制购买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项目,为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