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新闻>旗区动态
吉日嘎拉图:让1.4万亩沙地披“绿装”
发布时间:2024-04-08 09:04:00      作者:杨培培 王琪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吉日嘎拉图是乌审旗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牧民,40多年与风沙作抗争、向沙漠要绿色,让曾经的1.4万亩沙海变成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洲。

  这段时间,吉日嘎拉图和老伴儿敖特根格日勒一大早忙完家里的活儿,就开着拖拉机出发了。他们把去年平茬割下来的一根根沙柳运到离家不远的一片沙地上。一到地方,老两口就熟练地铺起了沙障。吉日嘎拉图告诉记者:“铺上沙障,沙子就动不了了,现在这明沙干着呢,把羊柴苗子准备好,等6月份下一场雨,把羊柴一种,那样成活率高。”

  今年61岁的吉日嘎拉图祖祖辈辈生活在毛乌素沙地腹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年少的吉日嘎拉图就在宝日勒岱等一批治沙英雄的感染下,跟随父辈们的脚步扎进沙漠种树,但当时种树条件艰苦、树苗成活率低,恶劣的生存环境曾让他和妻子离开家乡外出务工。然而,年迈的姥爷在一次放羊途中在风沙中迷了路,再也没回来。这让吉日嘎拉图下定决心回家,吉日嘎拉图说:“无论用什么办法,一辈子就是啥也不干,也得把这个明沙给治理了。”

  1984年,嘎查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吉日嘎拉图一家分到1万多亩草场,但真正能够放牧的草场不足600亩,零散分布在沙丘中间。封明沙要用沙柳,手头没有怎么办?吉日嘎拉图夫妻俩赶着毛驴从30多里外运回来,但是好不容易栽上,第二天沙柳又全被埋了。吉日嘎拉图说:“40年前,这个地方全是沙子,没有草,沙柳被埋当时可心疼呢。”

  但吉日嘎拉图不甘心,一头驴、两把锹,种了埋、埋了种,夫妻俩坚持了六年。1990年,他们摸索出了固沙办法:先固一面坡,再治一堆丘,柳条就不会再被埋了。渐渐地,柳条扎下根、植被连成网、沙漠变绿洲。40多年来,经吉日嘎拉图治理的1.4万亩沙地,植被覆盖度已经达到80%。沙柳和羊柴不仅防沙效果好、成活率高,平茬下来还能粉碎给家里的牛羊当饲料,吉日嘎拉图一年的收入现在有20多万元。吉日嘎拉图告诉记者:“ 现在有钱了,有机器了,就我们两个人,一天种两三片明沙,最少也能种100多亩。虽然我们两个人现在岁数大了,只要能拿动锹,我们就要干,让我们毛乌素沙地更绿。”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