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几字弯环绕的东胜区,一场新能源产业勃发正在悄然进行。
7月12日,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晶澳太阳能全产业链低碳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动工奠基,这是晶澳科技现有生产基地中产能匹配度最高、投资额规模最大的垂直一体化生产基地,也为东胜区新能源产业进程打开全新一页。
11月17日,亿利一道新能源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正式投产,这个10GW沙戈荒地区高效专用光伏组件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
长久以来,在东胜区的工业版图中,以“煤”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改变“靠资源”的单一发展路径,向新能源转换车道不仅是东胜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更是关系东胜区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考量。从无到有、握拳成势。今天的东胜,一个个新能源大项目应声落地,一个个新能源产业集群蓄势待发,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新时代东胜加速蝶变的重要引擎。艳阳下,漫山“绿意”铺陈,恰是东胜“新能”崛起、“风光”无限好时节。
一、循“新”而进,新能源产业项目接续生花
三月春风里,鄂尔多斯风电装备制造标准化厂房启动施工建设。如今,巨大的白色厂房已经屹立于园区之内。该厂房用于中车株洲所鄂尔多斯项目之“大兆瓦智能风机总装基地项目”,这一项目建设完工达产后,将具备年产2吉瓦4.XMW—8.XMW风电整机生产能力,产品可辐射华北、西北地区,预计实现年产值约30亿元。与中车株洲所的结缘始于2019年。当年4月,中车株洲所风机项目落地东胜,同年7月6日,首台2.2MW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成功下线。从落地到投产不足5个月,刷新“中车速度”。
如今,瞄准新能源发展版图,双方携手合作稳稳升级,一幅风电装备全产业链基地蓝图已经在东胜徐徐铺开。逐“风”追“光”正当时。面对新时代能源产业的新机遇和新势头,东胜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重要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赛道,不断扩大“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
今年从春到冬,一个个时间节点见证着东胜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千帆竞发的场景:
——3月7日,亿利一道10GW沙戈荒地区高效专用光伏组件项目成功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两期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60亿元。
——3月30日,时代新材蒙西大型叶片智能制造基地开工仪式举行,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将建成12条大型智能生产线。
——4月19日,万裕高性能新能源电子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成功签约,分三期建设60条高性能新能源电子新材料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年产值约10亿元。
——6月30日,东风柳汽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成功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将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及应用推广中心等。
——10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首台第二代1500Nm³/h(标准立方米每小时)高温碱性制氢电解槽正式下线,并拿到了国际订单,东胜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再迈坚实步伐。
以企促产,以产成链,以链成群。
几年来,东胜区相继引进落地中车风机整机、加拿大能源之星一派氢能科创产业链等一批新能源重点项目;奇瑞新能源矿卡、山河重型矿卡等一批新能源重卡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新签约中车株洲大兆瓦智能风机总装基地、大型叶片智能制造基地扩能项目等风光产业项目,签约引进飞轮储能系统智能生产制造基地、国盛利华电解水制氢等项目......如今,在东胜区,风光产业链、绿氢产业链、新能源重卡产业链、储能产业链不断聚合壮大,呈咬合之势,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规模初现。
二、用“新”赋能,传统能源产业由“黑”变“绿”
阳光下,如镜面般的光伏面板错落有致,闪动着耀眼光彩。走进位于东胜区铜川镇的塔拉壕煤矿,一片片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矿区绿化带和办公楼顶整齐排列着。这个3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充分利用了煤矿内屋顶、绿化带等闲置土地,全部自发自用,为矿区提供清洁电能。新能源的生产应用,正在为东胜区绿色矿山建设赋能提质。
目前,东胜已拥有3家国家级绿色矿山,22家自治区级绿色矿山,煤炭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革新正在改变这一传统能源产业的固有印象。
在万利新能源智慧陆港,一辆电动重卡停靠在“港位”,等候在这里的正面起重机伸出吊臂,抓起车上的空箱稳稳放在指定区域,随后再将一只装满煤炭的重箱放在拖挂上,整个装卸作业过程不见任何煤渣粉尘散落。
“运煤不见煤”正是新能源陆港的亮眼之处。不仅仅是字面涵义的“不见煤”。新能源智慧陆港是一个包括数字陆港、屋顶光伏、充换电站、气悬浮管道等为一体的零碳智慧园区,通过“新能源+数字陆港+散改集”运营模式,新能源智慧陆港可以实现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煤炭短途运输低碳化变革。在陆港内,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可实现5分钟全自动换电,充换电站每天可以满足150车次不间断换电及充电,282度电池可供车辆续航140公里。
“十四五”期间,该项目将以鄂尔多斯陆港为核心,在呼包鄂乌地区建设陆港50处,充换电站120处,投运电动重卡1万辆。根据初步测算,以投运1万辆新能源重卡运行10万公里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2万吨,同时还可以减少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节能降耗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方面,运行1万辆新能源重卡后,年发运量可达3亿吨,可带动1GW以上的风电光电发电运营。
一种全新的“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甩箱”的煤炭储运共享模式正在成型,一条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煤炭运输体系革新之路日渐清晰。
由“黑”变“绿”,“旧”中“新”生。
现在,东胜区传统能源产业正锐意升级革新,从绿色矿山建设到打造现代煤炭运输体系,新能源的应用创新和开发利用赋能传统能源产业改造升级,为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注入“生机活水”。
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一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竞逐赛。对于东胜而言,这无疑是一场主动求新求变、关系长远发展的“硬仗”。
今天,在这条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东胜正奋力向“新”奔跑,迎向更加灿烂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