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特旗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牢固树立“节约就是增长、就是发展”,从源头到龙头,全方位多领域深度节水控水,将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各领域、全过程。
一、加快农业节水模式转变,实现节水降本与增产增收相统一
达拉特旗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根据属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科学安排土豆、苜蓿、水稻等高耗水农作物种植,持续扩大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推广贝贝南瓜、葵花、朝天椒、西瓜等低耗水作物2.1万余亩,年可节水180多万吨。加强旱作基本农田改造建设,通过集雨工程等增强蓄水保墒能力,选育推广耐旱农作物新品种,扩大低耗水和耐旱作物种植比例。推广应用浅埋滴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滴灌节水技术,种植面积达到163.4万亩,占全旗有效灌溉面积66.7%,与大水漫灌相比,亩均年可节水约100吨、节水22%。2023年引进以色列耐特菲姆小流量滴灌节水技术,共计实施2.17万亩,与传统漫灌相比,亩均可节水150吨以上、年节水325万吨,亩均种植成本降低200元。实施节水改造提升项目2.2万亩、年可节水279万吨。实施0.1万亩水源置换工程,年可节水20万吨。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自然地块“小田变大田”,全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2.5万亩,202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年可节水116万吨。全面推广“统种共富”土地经营模式,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集中规模经营,实现统一购买农资和统耕统种统收统销,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稳步推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二、推进工业节水方式转变,实现节水减排与产业发展相统一
坚持科学统筹谋划,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和事中事后监管,将黄河水、镇区生活中水、园区生产中水进行管网集中统一输送,在进一步减少新增用地和管网铺设的基础上,优先配置中水,降低地表水用水比例。2023年,通过搭建碳达峰监测平台耗水监测板块,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区域内水资源统筹规划与管理,可实现工业用水总量节约2%左右、即年节水120万吨左右。强化节水技改增效,达拉特经济开发区主要通过企业自建循环水利用系统和园区污水处理厂2个途径生产中水,产生的中水供企业生产回用,构建形成“引黄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水资源闭路循环利用体系,现园区所有企业中水100%回用,高盐水均结晶分盐,实现废水“零排放”。同时,正在实施高头窑煤矿325万吨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疏干水全部利用。
三、强化城市节水观念改变,实现节水降耗和供应保障相统一
加强供水管网技术改造,近年来新建改造市政主干管供水管网16公里,漏损率降至9.61%。大力推动园林绿化节水管网改造,城区80%绿地实现喷灌、滴灌、痕量灌溉。持续拧紧城市“水龙头”,推广节水器具使用,城镇居民家庭、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商超等公共场所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加快推进NB物联网水表使用和更换工作,今年以来免费更换平房区与老旧小区6000块,城区累计更换2.2万块。全面推进水价综合改革,实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强化再生水合理利用,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合理布局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推广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和生态补水等,鼓励工业企业与市政再生水生产运营单位合作,实施点对点供水。达拉特旗污水处理厂年生产600万吨再生水,全部供给园区新能能源工业用水和污水处理厂厂区设备冲洗及绿化灌溉。达拉特电厂中水引用于白塔公园及城区部分绿地日常浇灌养护。
达拉特旗通过不断健全用水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等制度,制定出台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健全实施节水评价机制,建立水资源管理平台进行自动在线监测,从宏观到微观,节水控水成效明显。2022年达拉特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4.0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降低11.1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4,均优于上级要求指标。2023年,达拉特旗继续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农业生产可实现节水920万吨,工业生产可实现节水166万吨,城镇用水可实现节水50万吨,共计1136万吨,形成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