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达拉特旗道劳窑子村独辟蹊径,引进樱桃种植项目,采用试点+推广的种植模式,与内蒙古禾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强强合作,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2023年2月23日,达拉特旗召开“盘活闲置资产 壮大集体经济—道劳窑子村村企合作发展”签约仪式,与内蒙古禾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签署了《土地及设施大棚租赁合同》。
参照“BOT”模式,采用“党支部+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与内蒙古禾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该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后续销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4月中旬,沿着鲜花盛开的乡间小路走进樱桃种植大棚,棚内一排排樱桃树整齐划一,和煦的阳光透过翠绿的枝叶,洒在停僮葱翠的叶子上,绿叶映衬着蓝天透出了像翡翠一样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村民刘月女正弯着腰正在整理大棚里的杂草。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向往。
“我们种植的樱桃品种有科迪亚、沙王、大将锦、美国红等各类品种的樱桃,结出的果实不仅果肉饱满、色泽红润,而且汁水丰盈、口感细腻,我们施的都是农家肥,不会打一丁点农药,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摘下来就能吃。”村民刘月女笑着起身介绍道。
“与露天樱桃相比,‘大棚樱桃’既能控温控湿,也能防虫防害,结出的果实质量更优、产量更高,并且能够早上市 30 天左右,鲜果供应期也能从20天延长至2个月,带来的经济收益自然远胜露天樱桃。”内蒙古禾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海昆介绍道。
传统种植的樱桃树基本是三月开花,五月成熟,而“大棚樱桃”四月上旬就能够上市,“抢鲜”出现在消费者的“果篮”里,有效规避市场饱和带来的风险,确保果农稳定增收。
“为了保障樱桃质量,我们在大棚里配备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净化水设备与智能控温系统,可根据棚内所检测到的内外温差、土壤水分、空气湿度自行调节,始终确保温度湿度保持在最适宜樱桃生长的状态。”
大棚共种植樱桃苗木135750棵。其中:科迪亚17栋12750棵,沙王35栋26250棵,大将锦52栋39000棵,美国红26栋19500棵,美早23栋17250棵,佳红28栋18300棵。
“棚里的每一棵樱桃都倾注了我们果农全部的心血,当然会好吃。”村民曹秀荣提着洒水壶从樱桃树林间钻出来,笑着说道,“樱桃树喜欢在微微湿润的土壤中生长,长期干旱会导致结果数量少,果实质量变差,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像照顾自己的孩子般精心呵护,才能结出这饱满香甜的果实”。
“我们在积极美化大棚周边环境,致力于打造‘大棚樱桃’生态采摘园,拓宽线下销售渠道,助推农文旅融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双赢。”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樱桃园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体验式采摘、精品烧烤为一体的乡村游项目,同时把我们村发展起来的集体经济项目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乡村体验游的完整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让群众过上更加富足的好日子。”
红红火火的樱桃经济,成为引领道劳窑子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今后,道劳窑子村还将积极借助网络电商宣传平台,进一步提升樱桃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产品优质高价外输,让樱桃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