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郭大爷就来到了康巴什区哈巴格希街道达尔罕社区服务中心,他在这里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拐杖凳和小夜灯。
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适、健康的社区环境和服务,让老年人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享受社区的服务,一直是达尔罕社区发展的方向。早在去年,达尔罕社区就为辖区70周岁以上老年人赠送了价值3万余元的拐杖凳和小夜灯。
郭明旺老人领取到拐杖凳后激动地说:“你看看这个拐杖凳,又能当拐杖又能当凳子,还装有个小手电,走累了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坐下来休息。还有这个小夜灯,有人在其周围行动就会自动开灯,放在卧室、厕所刚刚好”。
老年友好型社区是一个新的社区建设理念,它强调以老年人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达尔罕社区在社区工作推进中,一直贯穿着这个理念,不仅是为老年人赠送拐杖凳和小夜灯,还不断对辖区老人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入户安装感应小夜灯,半夜起床会自动亮起,灯光柔和不刺眼;在单元门入口设置无障碍通道,让出行不便的老年人不再为上下台阶而烦恼;在厕所里帮忙安装一字扶手,腿脚不便的老人有了借力的地方……
“以前得跑到几公里外的市老年大学上课,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上老年大学了!”杨世祥大爷在银龄学院教师的指导下,认真临摹草书字帖。
为了让社区的老年人横跨“鸿沟”,紧跟时代发展,达尔罕社区还开设了银龄学院,教师来自全市各个老年大学,让老年人上上了“家门口的老年大学”。除了老年身心健康发展系列课程之外,更是增设了社交、出行、购物、短视频制作等智能手机运用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能力,真正做到了让养老更有尊严。
宋春芳每天除了哄孙子外,还会到社区的活动室跳上个把小时舞蹈。为了满足辖区老人生活的需求,除了活动室之外,达尔罕社区还开设为老服务中心、红心老邻居餐厅等活动场所。在为老服务中心,摆放着很多的理疗设备供老人们使用。“社区开设的这些场所,让我心情都变好了,现在我们都是爷爷奶奶了,有这样的平台可以让大家锻炼、学习养生,我们真的很开心。”宋春芳说道。
不仅是硬件设施,达尔罕社区的人文关怀体现在方方面面。“大爷往左一点,大娘您坐直了,大爷看大娘!好!”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一对对老人留下了幸福的合影。为了给辖区老人留下珍贵的回忆,达尔罕社区请来了摄影师,邀请了辖区几十对老人进行免费拍照,弥补他们当年没有结婚照的遗憾。社区开设的“银发生日会”也收到了辖区老人的点赞。在欢笑声不断的生日会现场,笔者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子女还没给我们过生日,社区就先给过了!”。从“养老”进阶到“享老”,达尔罕社区正不断探索为老服务新路径。
2021年,达尔罕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如今正通过“内外兼修”从“老年友好型社区”向“全龄受益型社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