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成吉思汗陵,白色的牌楼以及醒目的“成吉思汗铜像”会首先映入眼帘……近年来,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文化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愈加鲜明。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理论根基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党工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每年定期研究民族团结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2022年累计召开党工委专题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等会议19次,及时学习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原则,坚决种好责任田、守好主阵地、汇聚正能量,确保旅游区意识形态阵地安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各支部集体学习重要内容,采取学习研讨、辅导讲座、专题培训等方式,形成民族理论逢会必学、民族政策逢会必讲的工作常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课堂14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和学习培训,有力提升全体干部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强化宣传引领,营造浓厚氛围
近年来,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不断丰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充分发挥党建品牌、实践基地的教育和传播作用,以党建创新品牌工作为载体,打造有思路、有名称、有内涵、有载体的“‘同心圆·一家亲’——多彩成陵党旗飘”特色党建品牌,在新时代文旅事业工作中不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2022年,建设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1处,全方位、立体化展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深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奋斗历程。截至目前,接待各类单位及社会团体80余家,参观人数7.5万人次。同时,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通过在主要路口悬挂“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草原儿女心向党 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宣传标语近20条,在景区显要位置设立牌匾,利用游客服务中心、酒店电子屏滚动播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语等方式,推动宣传教育全覆盖,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增强文化认同,汇聚团结力量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始终坚持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成吉思汗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整理出版成吉思汗古籍文献丛书30多部,进一步规范充实了传统非遗活动的内容和仪式,依托成吉思汗“四时大典”,树立旅游区文化品牌;打造“鄂尔多斯婚礼”,举办马文化节等延伸性民俗文化活动,精心编排《牧民歌唱共产党》《心爱的党》等民族团结文艺作品,组织策划红色主题晚会《草原儿女心向党》在鄂尔多斯大剧院进行展演;2022年,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民族节日等重大节日,主动走进机关、社区等场所开展文艺演出、朗诵大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20余场次。
发挥文旅优势,助推区域发展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以抓好5A级景区整改提升工作为契机,不断提升旅游区品质,深化包联驻村工作举措,推出多项惠民举措,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
2022年,首次实行鄂尔多斯市户籍游客门票全免政策以来,接待游客4.6万人次。开通伊金霍洛旗至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旅游直通车,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设立景区警务室,满足游客户籍、交管、出入境等多项业务办理需求,真正实现游景区、办业务两不误。同时,在景区设置便民咨询台、休息椅和母婴室,尽可能为游客提供优质贴心服务;景区“好安达”志愿服务站,急救箱、轮椅、饮水、充电等便民服务设施及物品应有尽有;在景区专用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点,志愿者有序引导游客进行核酸检测、填报信息等工作。一项项暖心的惠民举措为游客提供了省心、安心、放心的旅游环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把打造伊金霍洛镇民族团结特色风情小镇与发展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延伸旅游产业链,引导周边各族群众围绕旅游找出路,旅游区周边民族商品、特色餐饮店备受游客青睐。2022年,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提高景区周边部分农牧民土地租赁费,每亩土地增加租金100元,为周边农牧民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优先雇佣收入低、就业难的农牧民等惠民举措,进一步拓宽农牧民的就业渠道,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此外,通过深入布拉格嘎查召开主题宣讲、发放慰问金等方式让党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真正实现民族团结工作与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同心奋进,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文化旅游发展实现“双提升”,谱写无愧于时代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