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区金融办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改革创新发展三大任务,多举措推进金融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助力康巴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活水汇聚,建强金融“蓄水池”。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打造双招双引“强磁场”。出台“金六条”支持政策,给予人才引育、配套服务等支持。实行“领导带动、党员主动、全员行动”招商引资模式,主动对接22个项目,签约9.61亿元。二是强化基地搭台,打造金融产业“集聚区”。打造康巴什数字金融创新示范基地,实现入驻机构9家、有意向8家。发展金融总部,集聚多家银行总部,建立总部战略合作关系,初步形成多业态集聚的发展格局。
“畅”活水滴灌,精准输送“及时雨”。一是搭建“政金企”对接平台。常态化组织政银座谈会、政金企对接会等活动,运用中小微信用平台、搭建金融政策超市,深入银企调研30余次,累计摸排融资需求52.44亿元,实现融资对接13.62亿元。二是提供“金帮办”优质服务。组建党员干部“帮您办”服务队伍,开设服务专线,提供政策咨询、帮办代办等全流程服务。三是创新“金融驿站”服务模式。建立41个“金融驿站”,提供“爱心角”休息区、代办营业执照、落户免费刻章、双语服务、适老化数字金融等服务,切实打造“15分钟金融便民生活圈”。四是建立“三联三送”联系机制。通过领导包联面、科室包联片、干部包联点,常态深入44家金融机构,围绕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等送服务、送政策,实现联系“全覆盖”、服务“零距离”。
“用”活水赋能,打造发展“强引擎”。一是服务实体经济“畅血脉”。推动金融资源聚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专项发放贷款47.07亿元。二是构筑企业上市“强支撑”。通过定期走访、分类辅导等举措,逐步形成推动企业上市挂牌的有效运行机制、组织实施体系和专业服务支撑。三是用活金融人才“聚智力”。打造金融人才鄂尔多斯工作基地,与北京、深圳、成都等地区建立“飞地育成”合作模式,刚性引进金融机构5家,柔性引进19家,金融人才智库66人,开展金融普及宣传、“云课堂”30余场次,受众1.4万人次。四是做大金融论坛“朋友圈”。连续举办4届金融经济论坛,先后邀请73位专家学者集聚提供智力支持、建言献策,并聘请李稻葵、樊纲等知名经济学家为“鄂尔多斯市金融经济顾问”,线上线下累计参与人数85余万人次。
“护”活水清澈,做实金融“优环境”。一是打造金融干部队伍,开设政治业务“周二课堂”;组织“贴心换位”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等角色,形成为民服务举措3项;鼓励支持9名干部取得专业资格证书;组织观看金融专题警示教育片。二是深入联系服务“暖民心”。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码上抢单”,党支部为包联小区硬化20平米路面1处,党员干部慰问困难群众7户。设立党员先锋岗,参与一线疫情防控40人次,开展爱心捐赠、环境整治、除蒿除草等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三是织密金融安全“防护网”。实施分类监管、联合监管,有效推动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10场次,发放宣传品500余件,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