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柳作为北方防风沙的主力,是"三北防护林"的首选之一。形如火炬,具有干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涝淹不死的"五不死"特性。沙柳属于速生多年生灌木,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抗旱耐贫瘠,是我旗防风固沙的主要林种。
但随着近年来干旱少雨,沙柳灌木林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防护功能也在不断降低。为了修复生态和优化林分结构,公尼召分场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沙地衰退沙柳灌木林林分结构优化及平茬复壮技术推广”科研项目。该项目技术来自于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科尔沁和毛乌素沙地人工灌木林林分结构优化调控技术研究”和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专项“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该项目实施地点位于国有林场公尼召分场苏布尔嘎作业区,面积500亩,主要是在沙柳衰退灌木林分“林窗”及“断行”内进行沙柳-油松、沙柳-樟子松、油松-樟子松、沙地柏-沙柳、沙地柏-樟子松、互叶醉鱼草-沙柳、蒙古莸-沙柳、驼绒藜-沙柳等乔灌混交模式补植,实现多树种和异龄搭配的空间结构优化的多元技术组装。同时对衰退林分进行平茬抚育,实现沙柳灌木林稳定生长、结构多样性提高、生态功能得到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