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新闻>今日鄂尔多斯
“绿色卫士”沙地柏让“人沙共舞”变“沙地绿洲”
发布时间:2023-07-07 15:14:00      作者:杜亚儒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近年来,位于乌审旗的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牢固树立“两山”理念让“人沙共舞”变成“沙地绿洲”。 

  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柏灌丛区域,放眼望去,宛如沙地里长起来的绿色海洋。很难想象眼前的这片葱郁竟是毛乌素沙地腹部。这几天,护林员正在对网围栏进行修缮,他告诉记者,沙地柏是一种天然生长在沙地的灌木。这片总面积达4.66万公顷,是目前中国长势最好、面积最大、最为集中连片分布的沙地柏灌丛区域被当地人称为“绿色卫士”。 

  “我当护林员有一年多,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森林防火监测,还要防止当地牧民的牛羊进入保护区,每个月需要巡查二十多次。”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护林员高生华说。 

  上世纪50年代,大片的沙地柏遭到破坏,风沙肆虐、寸草不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风天里,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与沙共舞”。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将生态建设摆在发展的首位,农牧民们也越来越明白唯有“人进沙退”才能迎来好日子,而治理沙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护沙地柏。 

  “沙地柏保护区最大作用在于防风固沙、水源涵养,通过压枝后扩繁速度明显提高,一年生长能达到25厘米,现在保护区内核心区的植被覆盖度达到98%以上。”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刘正华介绍。 

  多年来,乌审旗通过划定沙地柏自然保护区、设立防火瞭望台和专业巡护队伍,进行日常管理,让常绿的沙地柏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这里共有植物种类394种、动物252种,是毛乌素沙区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这里也是天然的基因库,成为中国西北干旱荒漠地区的科研基地。 

  下一步,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市考察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保护和管理好这片全国沙地丛林面积最大、长势最好、最集中连片的区域,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出应有的贡献。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