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先进,追赶超越;奋进正当时,揭榜显担当;培根铸魂,育苗树人;巩固提升、创新提升、落实提升……一个个组织工作热词串起2022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主动担当作为的创新足迹。
2022年,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关怀指导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全体对表对标,全力抓好落实,全面创先争优,深入推进“揭榜领题”项目,着力推动“搞培训提素质、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聚贤能、抓基层打基础”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凝心铸魂 筑牢思想理论根基
理论滋养初心,思想引领使命。2022年,全市组织部门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及时跟进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核心任务,持续推进专题培训轮训,分级分类抓好党员干部教育。针对干部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按需开展领导干部赴外专题研修班。市旗两级举办各类主体班次446期,培训干部16.35万人次。全面实施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163位县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登台授课。
——突出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切实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组织推动,第一时间研究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和学习培训计划。全市各级组工干部带头学习,悟会议精神、谈学习感悟,以专题报告、座谈交流等形式为广大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发挥组织系统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的示范导向作用。
——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集中治理,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研究制定《党委(党组)书记履行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
选贤任能 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惟在得人。2022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坚持强化政治担当,旗帜鲜明树好实干导向,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自治区《若干措施》,精心做好选育管用工作,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干部队伍。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研究制定政治素质考察考准考实工作问题破解方案,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文书档案“一人一档”和市管干部“负面清单库”,推动政治标准鲜明起来、具体起来、落得下来。提拔和进一步使用干部向社区党组织征求意见,注重了解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社交圈”“生活圈”表现,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的满意度。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深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实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设立作风建设“蜗牛席”,对不担当不作为干部及时调整。从严从实抽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常态化做好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市本级干部人事档案实现统一集中管理。规范公务员调任转任,推动干部人才有序流动、人岗相适,公务员管理工作效能不断提升。
强基固本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2022年,全市组织部门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突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分类别指导、分领域推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从严从实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围绕“三强三优”目标,推进“最强党支部”提质升级,全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创建率达40%以上。深入推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六个一”机制,全市5.7万余名党员累计完成服务事项6.9万余件。派出驻村工作队735个、驻村干部1006名。扎实开展全市“五个三”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评选工作,建成113个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服务党员群众能力提档升级。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深做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比武争星、标兵创建”活动,评选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农牧民党员“创业带富”标兵175名,城市各领域基层党建先进典型180名,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深入推动“整村提升、整乡提升、整旗提升”,帮扶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全市735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7.98亿元,嘎查村收入均达到15万元以上。实行在职党员机关与社区双重管理考核。全市在疫情防控一线共成立由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书记的临时党支部1276个,充分彰显了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强大的组织力、行动力、战斗力。
——分领域推进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有关做法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全市划分嘎查村级网格5722个,城市网格2445个,配备网格员17730名,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北疆模范机关创建,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建立和实施民营企业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党组织沟通对话机制助力企业发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成立5个行业党委,全市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032个,社会组织党组织349个,推动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
广聚英才 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2022年,全市组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政策力度、投入强度、暖心温度,全面塑造人才集聚、创新策源、产业迭代和科创生态新优势,全力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生态,努力在人才工作上蹚出一条新路。
——坚持在政策供给上拿出“大手笔”。密集出台一系列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的政策举措,不断为人才引育工作夯基垒台。围绕自治区“强心活点”工程和市委“对标先进、追赶超越”决策部署,编制印发全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出台《“十百千万”人才计划实施方案》《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人才科创提质升级。深入落实“人才新政30条”,配套出台15个实施办法,推动教育、卫生、金融、国资等领域出台专项政策,“1+N+X”人才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坚持在资金支持上拿出“大手笔”。设立30亿元科技创新基金,建立财政投入逐年递增15%机制,全市财政预算安排人才科技支出11.16亿元,构建形成强投入、全覆盖的政策体系。对带有重大科技成果到鄂尔多斯市转化的科技创新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经费支持。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采取“项目资助十累进支持”的方式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对新批准成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资助。
——坚持在平台搭建上拿出“大手笔”。成功承办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呼包鄂乌人才创新创业周,签约合作协议38项。高标准打造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系统搭建“一心两园八基地”平台体系,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双聘”方式引进2名院士,实现院士“零”的突破,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柔性引进院士13名,高端人才引进取得历史性突破。启动“一博三硕”引才行动,引进正高级职称人才47人、硕博研究生814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2022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主动对接新时代新要求,深入建设新时代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打造绝对忠诚、担当尽责、业务精湛、公道正派、纪律严明的组工铁军,落实“高、准、快、实、细、严”六字标准,实现“零差错”“零延误”“零差评”“零借口”“四零”要求,以上率下、示范带头,狠抓自身建设,组工干部队伍的精气神更加振奋,能力素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