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新闻>今日鄂尔多斯
废旧农膜变废为宝
发布时间:2022-12-12 09:37:00      作者:侯骄轩 王伟妮 孙霞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每年的废旧地膜埋不成,土地降解不了,烧了污染空气。”

  “今年政府补贴,只花普通地膜的钱就用上了加厚地膜,机器一次就回收干净了。”

  “回收以后,企业‘吃干榨净’做成滴灌毛管和生物燃烧块,成好东西了。”

  杭锦旗呼和木独镇村民在农膜回收站交流着。

  废弃农用地膜降解需要200年。地里一年年新添废膜,土地板结、粮食压苗都是“生病症状”。废旧地膜乱飞,牛羊误食死亡,环境也受影响。

  如何能让废旧农膜变废为宝?相较“前世”“白色污染”,“今生”绿色发展就是答案。

  “去年,拉回150吨废旧地膜,筛出沙子、土那些不能用的,不添一点儿新原料,不可分解的废旧地膜做了30吨生物燃烧块。可分解的7吨多残膜,造了3吨半农田灌溉管原料。真正实现农膜‘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循环产业链条。”杭锦旗开源节水灌溉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清云说。

  鄂尔多斯市依托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建立了杭锦旗废旧残膜秸秆回收处理中心、达拉特旗废旧农膜运转回收站。回收机械无偿为农户回收废旧农膜,经分选、清洗,废旧农膜会“重生”为再生塑料颗粒和滴灌带的辅料。将无法分离的秸秆根茬和废旧地膜一起集中压缩打捆,做成生物燃烧块,送往热电厂焚烧,实现了废旧农膜的资源化利用。

  2021年,全市地膜使用量6185吨,完成废旧地膜回收5146吨,废旧地膜回收率83.2%;棚膜使用量486吨,废旧棚膜回收量457.7吨,废旧农膜(地膜和棚膜)回收率84.0%,超过任务目标3个百分点。

  “往年,除了在废旧农膜利用末端寻求突破,扶持建立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还开展了废旧地膜回收示范60万亩,带动农户自觉回收残膜,保护耕地。今年,我们整合中央财政资金和市、旗两级资金2875万元,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50万亩和全生物降解膜10万亩,使地膜使用更科学、更环保。”市农牧局副局长张振国说。

  有政府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市农牧系统全方位专业介入,加之企业市场化运作的积极性,我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链条日趋健全,有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擘画出发展新图景。

  从2017年开始,市农牧局就开展了地膜残留常态化监测工作。2022年,进一步加密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全市共计布设国家、自治区及市级地膜残留监测点54个,地膜回收当季监测点375个,建立健全了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网络。2022年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市地膜残留量呈逐年下降态势,较上一年度减少了21.6%,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取得实效。

  从局部美到全局美,从环境美到发展美,废旧地膜已经走上了“逆袭”之路。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