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男”鄂尔多斯,2023年将倾力承担全国6.68亿吨煤炭的保供任务——这些天,鄂尔多斯再获热议,为冬日带来一股“暖流”。
当“暖男”成了鄂尔多斯的“前缀”,相信不会有人提出异议,只会觉得恰如其分。因为看得见的“暖”就摆在眼前,谁都能看到、感受到。
“暖你不是两三天”。无论是早已有之的“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还是如今的“暖男”称呼,都指向“温度”这个维度。
鄂尔多斯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这种温度不是“自定义”的,而是用日复一日的“暖为”诠释出来的。它可知、可感,可以存在于这座城市里的任何生活场景,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与人伴生、无处不在。比如,一份送给女孩们的“礼物”——为本市户籍13—18岁女性免费接种宫颈癌疫苗;比如,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把生的希望汇聚在一家小小面馆;比如,播撒“生命种子”的善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以热血换新生书写“爱心童话”;比如,“偷偷摸摸”制造惊喜的“大白”——为学子送去不一样的生日祝福等等。这些,都充满了直抵人心的感动,凝聚着向上的高浓正能量,并给人以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这种温度是“软”的,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定位,虽然依托于完善的城市功能,但又站立在城市功能之上,传递着一种内里的感受。它无关四季和节气,也不靠外界赋予,全然出自本心,兼具草原的豪迈、高山的坚韧和流水的柔情。
所以,这种温度,体现了鄂尔多斯的亲和力,而又极具张力。在长期的积累中,它一点一点向上“生长”,不断延展“峰值”,让人可以从一个小小的立面,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具观感的鄂尔多斯。也可以让人从一个侧颜,看到鄂尔多斯的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件件具体的事,从而在内心构建起这座城市的新影像。
再说回开头,“暖男”被热议并不意外,鄂尔多斯温度也并不是哪一天突然“爆表”的。有人在评论区留言:你要说鄂尔多斯,就不能只说他家里有矿、有羊绒衫。你要说,他争分夺秒,只为给全国各地输送温暖;你要说,他心细如发,在抗疫中贡献“名场面”;你要说,他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有温度”的留言,不正是鄂尔多斯温度的真实表达吗?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应该被“看见”,也担得起这些赞誉,但不会就此止步。“升温”,不需要别人“催更”,而是鄂尔多斯的“肌肉记忆”。此时此刻,在路途之上,在街道巷陌,温暖的事情正在发生,“未完待续”是鄂尔多斯永恒不变的“温暖立场”。我不要我觉得,我要你觉得:无论你来自何方,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拥有“专属温度”。
寒意袭来的冬日,鄂尔多斯,还在“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