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公安机关积极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深入推进爱警暖警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从全警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入手,推进多项暖警“硬核”举措,真正让“有困难找组织”成为民警辅警的第一选择,队伍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大幅提升。
强化制度机制, 系统谋篇布局
市公安局专门成立“爱警办”,建立以“一把手”为责任人的暖警爱警实体运行体系,确定专门机构、专门队伍保障爱警暖警工作。积极协调和争取市委、市政府以及组织、人社、财政、工会、教育、卫健等有关部门支持,完善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解决暖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21年下半年以来,相继研究出台《加强新时代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工作十条措施》《鄂尔多斯市公安机关从优待警二十条措施》《鄂尔多斯市公安机关关爱慰问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多项制度,为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暖警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坚持正面引领,健全激励体系
加强政治关爱激励,专题召开政治建设工作部署会议和筑牢政治忠诚大会,建立基层党组织建设“周巡查、月通报、季检评”制度,不断提高全警政治能力。结合机构改革,调整干部400余人,职级晋升803人,为22个集体、733名民警辅警记功嘉奖,有效破解了年轻干部断层断档难题,提高了队伍工作积极性。健全完善《市公安局民警辅警个人积分制绩效考评办法》,营造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工作氛围;建设启动执法音视频管理系统、“鄂警云镜”智督平台,执法监督无处不在,法制公安建设成效明显。加强典型引领激励,4名民警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双百政法英模”,2个集体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爱民模范集体”。评选年度“法治标兵”“公安英才”“最美辅警”30名,“每月最美之星”54人,通过云宣讲、巡回宣讲、报告会等方式,广泛传播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事迹,激发全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干事创业热情。
推进辅警改革,加强规范管理
认真对标《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协调市人民政府印发《鄂尔多斯市贯彻落实辅警〈条例〉指导意见》,建立以多个制度为支撑的“1+1+N”制度体系,并制定完善《鄂尔多斯市公安机关市本级警务辅助人员薪酬管理办法(修订)》,辅警“五险一金”和工资待遇动态调整,辅警工资有了明显提升。落实辅警定员额、定岗位、定责任民警、定负面清单“四定”制度,全市核定辅警员额11994名。坚决维护辅警的合法权益,设立维权工作委员会、制定辅警维权操作细则、规范及办法,今年以来,办理维权案件21起,极大增强了辅警的职业认同感。坚持“统一招聘、凡进必考”,面向社会吸纳优秀人才,全市大专以上辅警比例由五年前的23%上升到56%,高中以下比例由57%下降到31%,切实优化了辅警结构。
紧盯关键环节,落实惠警举措
全市各地公安机关与当地教育部门协商,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相继建成10个“警娃乐园”,解决了双警家庭子女无人照顾的问题。通过调动、对调等方式,启动“团圆计划”,先后为39名市内两地分居民警辅警解决夫妻异地分居问题,实现了家庭团圆。通过节日送去“小惊喜”,增进全警归属感和凝聚力,为市局机关45对双警家庭拍摄全家福,为全市3900余名民警辅警办理“公安联名加油优惠卡”,红色研学点为当地民警辅警免费开放、为全体民警辅警发放了生日蛋糕卡813张。积极协调解决公租房、亲属就业困难、优抚对象子女教育问题,面向基层公安机关大力推进“五小工程”,切实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
真情关心慰问,推进健康行动
加强日常走访慰问。对生活困难、奋战在疫情一线民警辅警、因公牺牲民警家属、退休民警、参加援疆民警家属等定期进行慰问,及时送上市局党委的关心关怀。今年,全市公安机关走访慰问基层所队24个,慰问因公负伤、困难民警、援疆民警、因公牺牲民警家属36人,发放慰问金37.9万元,为伊金霍洛旗公安局一名患重病辅警筹集捐助资金45万余元。落实年休假制度,完善轮休调休机制,保证民警合理休息调整。为机关全体民警辅警购买政法干警伤亡责任险,组织800余名民警辅警参与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行动,为270余名女性民警辅警办理女职工特病保险,建立民警辅警“一人一档”健康档案。开通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安排12名心理骨干开展热线接听服务。建立老干部“三四五”管理工作机制,成立活动中心,举办“退休不褪色、喜迎二十大”2022年度老干部专题培训班,市公安局老干部党支部被评为“全市先进集体”,7名老干部获评全区公安机关“老公安好党员”荣誉,17名离退休老干部获“光荣在党50年”荣誉勋章。
盘活人才队伍,优化组织机构
推行“竞争上岗”,通过委托第三方考试的方式,在局内择优选任优秀正科级和副科级年轻干部14名。根据局属部门专业人才、特殊人才需求,制定公开选调专业技术人才实施方案,面向全国从各地公安机关遴选优秀专业技术人才5名,面向“985”“211”国内重点院校引进定向选调生4名。坚持“组织推选与个人意愿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局范围内创新开展民警辅警工作岗位“双向选择”,17个部门、36名民警辅警结合个人实际工作、专业特长与部门工作需要分别进行了岗位调整,调整后机关10个部门实现“瘦身”,优化了队伍结构,达到了“交流一个人、带活一班人、走活一盘棋”的目的。
建设惠警工程,强化保障支撑
高标准建设多功能警体馆,积极筹建打造一站式民警之家,建成集心理测评减压室、体能训练室、淋浴室、理发室、洗衣房、民警休闲活动区、党建活动长廊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场馆,配套建设完成塑胶跑道和警营文化广场,在增进文化育警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民警业余生活。实体化运行综合保障中心。投资130余万元,为后勤保障融入线上预约、自助服务等信息化手段。新建综合保障中心,对中心54间值班备勤室进行了维修改造,统一配备高低床、安装有线电视和无线网络,机关民辅警的日常餐饮和值班备勤食宿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优化机关食堂运营模式,采购、安装“自主结算系统”,将优秀厨师、营养师吸纳到餐厅团队中,印发《关于民辅警科学膳食的倡议书》,保障质量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