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滔滔,流经鄂尔多斯,孕育了鄂尔多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草原风貌。
近年来,在国家、自治区大力推进落实奶业振兴战略的进程中,鄂尔多斯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勇扛奶业振兴旗。2020年以来,全市以“大食物观”为引领,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加强现代化、规模化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持续扩大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奶畜存栏和奶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奶产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在时代的召唤之下,鄂尔多斯奶业正在成为全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
狠抓奶源建设,强立品质潮头。“得奶源者得天下”,奶源建设是奶业发展的芯片,更是奶食品工业的基石。为从源头上保证生鲜乳质量,鄂尔多斯市坚持以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支持为保障,推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方式。凝聚多方合力高效完成土地流转和粮改饲,科学调整全市优质饲草种植结构。深入推进“为种而养、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草畜一体化发展模式,真正从牧草入手把鄂尔多斯奶源的品质放在了奶产业链的最前端。目前,全市集中连片种植500亩以上紫花苜蓿饲草料基地60个,饲草料加工企业11家。优质牧草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的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年供应优质青贮玉米300万吨,苜蓿干草35万吨,让“苜蓿+全株青贮+精料补充料”的全价日粮饲喂模式在所有规模化养殖场中实现全覆盖,为全市奶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饲草料保障。
实现从优质牧草到优质奶的新跨越,关键还要把好优质种源这一关。近年来,为保证优质牛源,鄂尔多斯市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对进口奶牛、优质性控冻精胚胎应补尽补,目前全市奶牛良种率高达90%以上。2020年至今,鄂尔多斯市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引进优质母牛近2万头,加快了奶牛扩群增量的步伐,带来生鲜乳产量日增40吨的显著成效。
推动规模牧场建设,厚实奶业生产基础。2019年底,奶业振兴战略在鄂尔多斯市全面推进之初,全市奶牛存栏8.7万头,奶类年产总量30万吨。鄂尔多斯以此为基确立了在全市推进奶业振兴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奶牛存栏达到20万头,奶类年产量突破60万吨以上。
在布局破解制约本地奶业发展“卡脖子”问题的进程中,对现有牧场进行提升改造、新建规模化牧场成为当务之急。2020年以来,全市已建和在建规模化牧场共10个,其中已建成牧场7个,在建牧场3个。建成牧场有:达拉特旗赛优二期5000头牧场、骑士三期5000头牧场、璞瑞牧业6000头牧场、爱养牛3000头牧场、兰天牧业10000头牧场、海高牧业30000头牧场、山禾牧业5000头牧场。在建牧场是:骑士库布齐25000头牧场、杭锦旗盛世牧业3000头牧场、乌兰科创园6000头牧场。10个规模化牧场全部投产后全市奶牛存栏将增加9.8万头,牛奶产量新增30万吨。根据已建成规模化牧场的现状预估计,全市将在2022年内实现新增奶牛3万头,奶牛存栏达到12万头,奶类产量超40万吨的目标。
精准把脉乳业消费市场,谱写鄂尔多斯乳业主旋“绿”。当前,在大力落实奶业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中国乳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个前所未有的“以健康品质为市场导向”的乳制品消费时代已然到来。面对新的市场需求鄂尔多斯市积极布局,依托本土企业充分发挥天然草牧场的绿色优势,把进一步扩大发展绿色、有机奶业、纯正“鄂尔多斯味道”作为实现奶业振兴的突破口和先手棋。目前,鄂尔多斯市已认证的绿色玉米、青贮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共有12个,总面积36.5万亩,绿色玉米和青贮玉米年均总产量170万吨;获得有机认证的有机草牧场面积达到4万亩,年产各类有机牧草7万吨;建成有机牧场4个,奶牛养殖规模2.2万头,年产有机奶14.5万吨,占总产奶量的41.4%。
奶产业是鄂尔多斯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图谱中的一大优势产业。奶产业快速崛起不仅带动了产业链向上下游快速拓展延伸,还带动了地方特色奶产业在市场中的异军突起,为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孕育了肥沃的产业发展新土壤。全市已登记注册的地方特色奶制品加工作坊91家,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的传统奶制品生产企业2家。仅2021年,全市特色奶制品产业总产值高达2.5亿元,辐射3000多农牧户,解决了80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有6个小作坊与村集体经济建立合作机制,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年增收60万元的经济效益。
奶业振兴正当时,乳香飘出大草原。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牢牢把握牧草种植、奶畜养殖、生产加工的所有环节,为推动当下奶业全面发展打下稳固根基,成为“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思路的鄂尔多斯实践样板。未来,鄂尔多斯市将继续对标国内最优奶源基地,凝聚本地优势,探索奶业发展新思路,为推动实现自治区奶业振兴贡献鄂尔多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