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咱们村种出了‘新疆味’葡萄?”“6月份葡萄就成熟啦?这可是新鲜事呀!”走进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康布尔村,就听到不少村民议论纷纷。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文清笑着说:“看看我们的‘吐鲁番’。”
通村公路两旁连片的大棚整齐排列,空气里充盈着果蔬清香。“我们村有温室大棚146栋,高标准冷棚20栋,每年收益两千多万元,‘大棚’经济已经成了村子的‘拳头’产业。”说话间,王文清引以为傲的“吐鲁番”就到了。
王文清提到的“吐鲁番”指的就是康布尔村的果蔬种植大棚。以前每年8、9月份才能上市的葡萄,现在不到芒种时节就成熟,种植户薛飞飞解开了谜团:“我是采用促早栽培技术,可以提前上市。这栋大棚是1.2亩,一共栽种了790株葡萄苗、4个品种,预计产量5000斤。”
薛飞飞种植的4个品种,其中“巨盛1号”进入成熟期;“光辉”处于上色留熟期,再有半个月便可上市;“阳光玫瑰”和“甜蜜蓝宝石”7月中旬成熟。“选择错峰上市,就是为了延长采摘期,采摘时间从5月底可持续到10月份,增加收入的同时,满足市民体验采摘的乐趣。”薛飞飞说。
已过而立之年的薛飞飞是土生土长的康布尔村人,17岁时为了谋生到煤矿找了一份营生,2013年又“赶时髦”返乡创业。一开始,他就有自己的想法,想着在土地上“做文章”,“土里刨食”不如“土里刨金”,薛飞飞选择了栽种各类果树。
近年来,十二连城乡大棚种植的草莓、香瓜品牌叫得响,农户也是赚得盆满钵满。看到村子里兴建大棚,薛飞飞“心痒痒”,在政府的帮扶之下,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2栋大棚。穿新鞋不能走老路,种瓜果还得另辟蹊径,薛飞飞仔细琢磨后决定种植葡萄。
种植葡萄的想法并不是薛飞飞一时“脑热”,早在2018年,他在小冷棚里尝试种植了几苗葡萄树苗,出乎意料,竟然挂果了。王文清得知这一事情后,鼓励薛飞飞大胆尝试种植。有了村里的支持,薛飞飞干劲更足了。
葡萄3年才能达到盛果期,薛飞飞种植的葡萄第二年挂果率就达到了90%。准格尔葡萄有了“新疆味”,除了自己的辛苦付出,还有他坚持原生态、纯绿色有机食品的初衷。葡萄园全部采用农家肥和生物技术,物理防治病虫害。什么时候、如何对葡萄树苗进行剪枝、留梢、定穗、疏果,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有近乎苛刻的硬性规定,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葡萄口感。“种葡萄同样需要一颗匠心。”薛飞飞说。
当年不经意的一句鼓励变成了现实,收获的不仅是薛飞飞,更高兴的人是王文清,“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有头脑、敢闯敢拼的新型农民,有了乡土人才带动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王文清说,如今村子里的大棚真正成了“聚宝棚”,1月份收获草莓到3月份;4月份香瓜上市,采摘到5月份;紧接着葡萄又成熟,持续到10月份,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大棚消费链条。
小葡萄串成致富“金串串”。“乡亲们如果想种植葡萄,我可以免费提供技术,帮助大家实现一年四季果实满棚。”正午时分,天气酷热,薛飞飞又扎进大棚,侍弄着他的“宝贝”,这是自己的致富梦也是全村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