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尔多斯,有这么一些组织,这么一群人,当人民群众发生矛盾纠纷后,他们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把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之间和谐关系作为己任,这就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
全市现有调解组织1130个,共有人民调解员4438人,其中专职调解员为408人,已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人民调解队伍。
人民调解为人民,司法化解促和谐。
近年来,我市精准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核心内涵,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在进一步夯实传统人民调解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培育行业性和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不断加强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努力提升调解纠纷的水平,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凸显。
以点带面,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建设
仲春四月,春暖花开。走进位于鄂尔多斯市矛盾调处指挥调度中心的“袁浩人民调解工作室”,“以和为贵”四个大字尤为显眼。2018年,他从法官的岗位上提前退休后,因对人民调解这份公益事业的不舍与热衷,加入到人民调解员的队伍中。
袁浩工作团队灵活运用“背靠背”、“情绪控制”和“情、理、法”等调解方法,对调解对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至今,该团队调解各种类型的矛盾纠纷共计4000余件,调解成功率维持在98%以上,且未发生一起因调解不当导致民事转为刑事案件。
2021年8月4日,全国政法系统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第四督导组副组长樊绪银在调研鄂尔多斯司法行政工作时,对袁浩工作室给予了高度认可,并要求市司法局培养典型、强化工作、以点带面,大力推进专业化、品牌化调解室上档次上水平。
市司法局深入践行,大力创新人民调解组织,打造了40家金牌人民调解员工作室、3大人民调解工作平台、11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同时,市司法局成立了市级人民调解协会,从人民调解员建档立卡、科学考核、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整体推进,并通过“以案定补”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取得了良好成效,涌现出“袁浩工作室”“张黎明工作室”“贾战雄工作室”等为代表的一批金牌调解工作室。
整合力量,加快构建“三调联动”大格局
人民调解为人民,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1年是全市人民调解基层基础建设大幅迈进的一年,也是‘三调联动’快速推进的一年,更是全面推动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一年。”市司法局党组书记高峰介绍,该局认真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三调联动”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诉调、警调、访调”三调衔接联动体系,推动人民调解工作迈上新台阶。
大力推进法司联调工作机制建设,在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了金融纠纷司法调解组织,通过驻站调解和网上推送,有力提升了司法调解工作成效;
大力推进行政调解机制建设,在矿产、环保、交通、物业以及消费等领域都建立了行业性调解组织。建立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两所联动工作机制,全市28个派出所设立了人民调解组织,杭锦旗警司联调、鄂托克旗草原安穆隆已成为全市乃至全国优秀品牌;
大力推进人民调解组织机制建设,依托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构建市、旗、苏木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非诉讼纠纷化解综合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大力推进共享式发展,与市直部门、旗区、园区签订法律合作框架协议,采取驻点式集中服务的模式,并通过举办法治宣讲等方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法治保障能力。
品牌引路,不断推进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庖丁解牛’为何熟练?那是因为庖丁通过反复实践、熟悉了牛的关节构造,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才能得心应手。”高峰表示,同样,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更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综合素质。
2021年,市司法局不断加大人民调解员集中培训力度,仅在市级层面就先后开展人民调解员集中培训5次、累计有700多人参训,人民调解员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通过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不断推动人民调解员职业化建设,东胜区司法局一次性财政购买服务28名专职人民调解员、累计调处矛盾纠纷1214起,准格尔旗财政购买服务30名人民调解员、累计调处矛盾纠纷756起,职业人民调解员已经成为了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力军。
同步,引进高尖精人才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组建由律师、公证、仲裁员、专业人员和金、银牌人民调解员为核心的专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截至2022年初,全市累计有412名律师、113名退休法官、检察官、17名退休教师、56名社工成为了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专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如今,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市人民调解工作呈现出了工作有创新、重点有突破、整体上台阶的新局面。近三年,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万件,年均化解近1万件,为推进建设法治鄂尔多斯、平安鄂尔多斯、幸福鄂尔多斯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