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步入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鄂尔多斯全市上下奋发作为、锐意进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列全区前列,继续当好全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不断增强,绿色基底和创新蓝图充分展开,开局良好,起步顺利,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崭新成绩。
当好全区火车头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经济总量迈向新台阶。根据盟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715.7亿元,同比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8.43亿元,同比增长4.4%,两年平均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077.88亿元,同比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0.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89.39亿元,同比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4.4%。
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从财政收入看,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52亿元,稳居全区第一位;同比增长18.7%,居全区第二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729.4亿元,同比增长9.9%。
运行环境稳定向好。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79亿度,同比增长6.4%。其中,全市工业用电量801.9亿度,增长6.9%。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53.8亿元,同比增长18.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91.2亿元,同比增长2.7%。全市铁路客运量283.3万人次,同比增长12.4%;货运量43636.03万吨,同比增长14.3%。全市公路客运量131.6万人次,同比下降60.0%;货运量29414.7万吨,同比增长22.0%。全市民航旅客吞吐量150.3万人次,同比增加10.1%;完成货邮吞吐量7283.5吨,同比增加45.3%。
民营经济增长加快。全市民营地区生产总值2820.78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全部地区生产总值1.9个百分点;比重为59.8%,比上年同期提高0.0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户数达359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74.6%,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7.8%;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户数228户,占规上服务业企业总户数的82.6%,实现营业收入213.7亿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的比重为61.7%;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3.4%,占全部投资比重49.6%;全市民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1.6亿元,占全部社零比重达92.3%。
粮食产量实现新突破 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52.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完成144.2亿元,增长3.0%;林业产值完成8.3亿元,增长25.0%;牧业产值完成92.6亿元,增长4.9%;渔业产值完成2.5亿元,增长7.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4.5亿元,增长6.3%。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0.2 亿斤,同比增长2.3%,粮食产量首次突破40亿斤;粮食播种面积达324890.93公顷,较去年同期增加8356.38公顷。
工业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压舱石作用显著
工业规模继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8%,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能源工业支撑有力。2021年,全市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占到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5%,贡献率达84.0%,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4.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同比增长4.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增长8.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6%。主要能源产品保持增长态势。原煤产量达6.7亿吨,同比增长3.7%(规模以上);发电量1300.9亿度,增长3.6%(规模以上);天然气260.1亿立方米,增长3.1%。
非煤工业稳步增长。全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7.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8.4%。化工和新产品涨势良好。尿素282.4万吨,增长6.7%;石墨及碳素制品6.2万吨,增长12.0%;合成氨183.1万吨,增长12.1%;汽车54488辆,增长88.2%;液晶显示器9115万片,增长39.0%;多晶硅1.2万吨,增长19.4%。
服务业蓬勃发展 拉动作用明显提升
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9%,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从具体行业看,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的增加值增速超过10%。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6.5亿元,同比增长10.8%,24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15个行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旅游行业稳步复苏。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7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30.34亿元。
投资增长速度加快 三次产业投资协同推进
2021年,全市上下狠抓招商引资,全年新增项目数量稳步提升,在库投资项目数量达1216个,比去年同期多399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8%,高于全区1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区第二,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一产投资同比增长27.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6个百分点;二产投资同比增长21.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3.1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同比增长19.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1个百分点。全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8%,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0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2.3%,较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推动有力。全年施工亿元以上项目316个,其中,新开工89个,比上年同期多3个,投资同比增长9.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依旧火热。全年开复工房地产开发项目201个,较去年同期增加58个,完成投资118.6亿元,同比增长75.9%。房地产销售面积161.5万平米,同比增长79.9%,销售额106.3亿元,同比增长101.5%。
消费市场企稳回升 新业态领先增长
2021年,鄂尔多斯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8.3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区1.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区第一。大宗商品拉动作用强劲。受石油价格提升影响,全市限额以上石油类实现零售额54.2亿元,同比增长20.5%,较去年同期提升51.8个百分点,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6.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汽车类实现销售额62.8亿元,同比增长10.0%。随着绿色、低碳理念的逐渐普及,新能源汽车销量迅猛,销售额同比增长337.9%。消费质量持续提升,升级类商品消费领先增长。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各类商品零售额中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金银珠宝、中西药品以及书报杂志等消费升级相关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8.0%、36.9%、64.5%、29.3%,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增速分别高43.9、22.8、50.4、15.2个百分点。
创新工作有力推开 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企业创新规模不断壮大。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有研发活动企业达到139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户,较同期(97户)增加31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户数(481户)的比重超过了20%,达到26.6%,较同期比重提升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1户,较同期(9户)增加2户,占规上服务业企业总户数(279户)的3.9%。
研发费用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用首次突破50亿元,达到58.7亿元,同比增长7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57.1亿元,同比增长73.8%;规模以上服务业1.57亿元,同比增长190.7%。研发费用超亿元企业达到14户,较同期增加8户。
科技创新效果良好。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户数达到83户,较同期增加19户。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826.9亿元,同比增长4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收入1820亿元,同比增长46.4%,占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总额的27.2%;规模以上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30.2%,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额的1.3%。
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生态基底更加稳固
煤炭产业“绿色”转身。2021年,我市煤炭入洗加工转换效率达到92.2%,就地转化率达到21.0%。在对煤炭产业“初级产品”清洁升级的同时,坚持煤炭行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调整结构,实施品牌引领、绿色开采、清洁利用、转型升级等发展战略,以煤为基、多元转化,不断延伸煤的产业链,推进煤发电行业绿色化、煤制气行业规模化、煤转油行业现代化,通过一系列循环补链措施将煤炭“吃干榨尽”,煤化工产业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国的前列,煤基清洁燃料产业已经破题。
非煤能源“绿色”起航。鄂尔多斯积极引进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 2021年,全市生产天然气26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同时,积极推进煤层气、页岩气试验示范工作。加快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引进建设了亿利、国网新源、华盛等一批新能源发电项目,集中打造新能源产业示范区。截止到2021年年底,全市电力装机容量2944.8万千瓦,火电2531万千瓦,占比85.9%;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413.8万千瓦,占比14.1%,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100.8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287.3万千瓦,新增96.3万千瓦;风电装机44.5万千瓦,新增4.5万千瓦;水电装机76万千瓦;生物质装机6万千瓦。新能源发电成为拉动旗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2021年,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38元,同比增长7.7%,总量位居全区第三位。分常住地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76元,同比增长6.7%,总量位居全区第二位;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83元,同比增长9.3%,总量位居全区第三位。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2.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28,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2021年,城乡居民家庭消费中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比重为11.0%、12.2%,分别比2015年提高1.7和2.7个百分点。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提高,每百户居民生活汽车拥有量大幅增长,从61辆增至91辆,其中城镇居民达到101辆,农牧民达到60辆。
社会事业稳步向好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2021年,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财政支出达到156.5亿元,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1.5%。参加社会保障人数大幅增加,2021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四项社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11.96万人、172.05万人、32.3万人和41.76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0154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6.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1%,控制在5.0%的目标范围内。
202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实现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以优异成绩开启了“十四五”新篇章,为推进鄂尔多斯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机遇和挑战并存,鄂尔多斯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围绕“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着眼大局、辨证把握形势,坚定发展信心,直面不足,充分发扬奋勇拼搏精神,全面开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