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伴随着日益临近的新春脚步,记者走进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龙活音扎巴村,顺着一条平坦洁净的水泥路驱车前行,“幸福田园”“自然见学基地”、农牧家乐、温室大棚……这所有的一切犹如画中的线条与彩墨,绘就一幅蓬勃发展、幸福和谐的乡村新图景。
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天天过大年。”村党支部书记高保笑着说。
2016年以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龙活音扎巴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得以全面提升,村集体依托自身优势,推出“幸福田园有点‘田’”土地认养项目,圆了城里人的“农作梦”,也吸引来了城里人的投资。
土地大幅增值,土地界限、权属等矛盾也显现出来。面对难啃的矛盾纠纷化解“硬骨头”,如何破题?
伊金霍洛镇抓住市域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以党建为统领,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摆在突出位置、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镇村社三级网格为基础,全面整合多元力量,下沉治理重心,推行“百名干部包百社入千户”大包联活动,成立嘎查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以实现“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
同步,在全镇推行以村民代表常设制和村民代表会议参与重大决策为核心的“四权四制三把关”工作机制,让“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在社会治理中,党建引领是核心力,自治是源动力,法治是保障力,德治是软实力。”伊金霍洛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那仁达来说,三者之间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推动治理高效能、生活高品质。
龙活音扎巴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按照“7+1”的模式进行网格化管理人员配备,即网格长、专职网格员、乡贤、信访代办员、驻村联络法官、网格民警、网格律师各一名,外加一名政策宣讲员,负责调处辖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看似简单的“物理整合”,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应运而生,龙活音扎巴村成为伊金霍洛镇第一块“试验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让每一个地方都有人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服务,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的难题。
1959年出生的蔺世荣,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村里颇有威望的乡贤。
“我上任时,村里的矛盾纠纷不少。”蔺世荣说,通过大家合力攻坚,现在村里风清气正,大伙儿鼓足劲头奔向致富路。
“如今,村里有20多家中小企业入驻,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种养殖和各类加工业,带动村民们一起干,城里人实现了‘乡居梦”,村里人也念起了‘致富经’。”高保欣慰地说。
“一个人干不过一群人,一群人干不过一村人。”高保深有感触。“四权四制三把关”工作机制,改变了过去村党支部或“两委”班子“议行合一”的方式,实现了从“为民做主”到“请民做主”的转变,有效激发了村民自治活力。
踏上新征程,龙活音扎巴村在希望的田野上全面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歌。“幸福田园”系列乡村旅游特色认养项目,每年可促销农畜产品价值50万元以上;去年又正式启动了“乡居微经体”主题民宿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间接带动农牧民增收30万元;与旗文旅集团合作实施“自然见学基地”项目,已累计接待学员100余批、2万余人次。
1957年出生的马婵华是村里的文化人,也是一名专职网格员。他开心地说:“土地流转引来城里人,四社家家都富裕、五社搬迁住进楼、六社养牛喂猪不再穷、七社户户兜里鼓、整洁亮丽数一八社人。今天,我们村是虎虎生风、一往无前,让村集体经济更火起来、让老百姓腰包更鼓起来。”
华灯初上之时,来到伊金霍洛镇区,街道上张灯结彩、灯笼高挂,处处可见祥和喜庆的春节氛围。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正在绘就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善治伊金霍洛”实践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