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周边疫情散发影响,鄂尔多斯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一、发展亮点
(一)收入利润延续快增势头
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37.9亿元,同比增长21.4%,高于全区8.4个百分点。十大门类实现“七升三降”,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26.5%)和房地产业中物业管理业(19.8%)三大行业增速稳居前三。
随着纾困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主体活力迸发,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2.4亿元,同比增长87.7%,较1-7月增加12.3亿元,总量和同比增量均稳居全区第一位。
(二)人员薪酬稳中有升
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期末用工人员45792人,同比增长4.8%,较1-7月新增1870人。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期末用工人数20933人,占比最大,达到45.7%,较1-7月增加23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803人,较1-7月增加1849人,成为新增人数最多的行业。
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应付职工薪酬38.0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较1-7月上升3.4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教育业两大行业增长最快,增速分别为44.4%和42.3%。
(三)龙头企业拉动作用显著
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亿元企业57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3.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的80.8%,同比增长26.9%,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5.5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贡献率达97.3%,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20.8个百分点。
全市亿元企业集中分布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大主导行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2家,收入占比高达83.6%。
二、存在问题
(一)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优
目前,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仍以铁路运输、道路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1-8月, 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个数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为54.6%,高于全区19.8个百分点,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个数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仅为4.2%,低于全区3.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分布结构层次不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传统服务业发展后劲相对不足,行业面临发展瓶颈。同时,部分行业如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企业数均不足10家,数据代表性不强,无法客观全面反映行业发展全貌,且由于缺少骨干企业,行业发展水平偏低。
(二)东西区域发展不均衡
从企业分布来看,东部旗区贡献突出。1-8月,全市九个旗区营业收入增速呈现“七升二降”态势。其中,伊金霍洛旗和准格尔旗增速高于全市水平,乌审旗和杭锦旗增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分东西区域来看,东部五个旗区(东胜区、康巴什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企业数占全部企业比重近八成,共实现营业收入304.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的90.2%,合计上拉规模以上服务业21.1个百分点。而企业数量少的旗区存在行业代表性偏弱,无法全面体现当地服务业发展水平等问题。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服务业的发展。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深挖空白行业潜力
一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引导带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投资发展新兴业态和现代服务业。二要坚持以新注册和成长型企业为重点,通过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部门与旗区联动的工作机制,辅以一定的奖励措施,推动“挖掘空白行业”工作的积极性。
(二) 推动传统与现代产业高效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要立足全市区位优势,通过加大对传统交通运输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具有竞争力的网络货运专项支持政策,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加快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大力推动交通运输与智慧经济、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二要鼓励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强化运输企业市场化运作、订单化管理,加大对高新技术研发、产品改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拓展财政贴息、投资奖补等多元化扶持方式。
(三)加大对落后行业的精准帮扶,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一要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充分发展不同区域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合理分工,优化发展,从而实现市内各地区协调发展。二要加强与企业沟通对接,找准企业发展的难点断点,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精准谋划适应当地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三要加强对已经出台的减税降费、社保减免、房租减免及临时性补贴等扶持政策的落实;利用消费券、购置补贴等政策,激活消费需求,促进服务业发展内生循环,逐步缩小行业之间经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