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红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乌审旗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底蕴深厚。请苏部长简单介绍下乌审旗红色文化资源整体情况。
苏庆溥:乌审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资源富集、底蕴深厚,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自治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是陕甘宁革命片区最北的保护区,拥有鄂尔多斯地区党建和革命史上创立的“十个第一”(第一批共产党员、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旗县级党工委、第一个乡级苏维埃政府、第一支起义革命的蒙古民族武装、第一个党领导的民族轻工业生产厂、第一所蒙汉小学、第一个和平起义后的旗级人民自治政权)。
主持人:请苏部长近年来乌审旗是如何做好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工作的?
苏庆溥:
(一)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普查和认定工作。开展辖区内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的挖掘、收集、整理等工作,确定45处革命文物遗址遗迹。全旗各苏木镇均建立各类革命历史教育场馆,27个嘎查、34个村文化室均有革命历史展览室或展板,展示本地革命历史及革命人物介绍。
(二)持续推进红色文化发掘工作。2008年,政协乌审旗委员会联合乌审旗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写出版了《乌审革命斗争史料选——乌审旗文史资料》,编印文史资料172万余字。2015年,编写出版《乌审旗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收录中央、陕甘宁边区、内蒙古、伊克昭盟不同时期对乌审旗工作的珍贵档案文献资料170余份。2019年召开的乌审旗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座谈会上,区内外党史党建研究主管部门及相关专家,达成了“四个共识”。2020年乌审旗开展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和革命故事挖掘工作,挖掘整理红色革命故事22个。
(三)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认真落实《鄂尔多斯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鄂尔多斯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2023年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成立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五位一体”考核内容。
(四)推进红色文化资源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革命旧址,紧扣“一体化”和“高标准”,以巴图湾村为中心,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成开放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重建修缮中共乌审旗委办公旧址、纳林河党小组谷家湾旧址等革命遗址,新建星火广场、八路榆广场等一批红色文化广场,建设讲习堂、乌审牧民赴延安参观团雕塑群、《对内蒙古人民宣言》雕塑、星火平台等红色景观,积极构筑集红色教育、培训、研学、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乌审旗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力争打造蒙陕甘宁红色文旅新名片。
(五)持续讲好红色故事。推出《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追寻》、微纪录片《红色记忆(乌审档案)》、微故事《白老汉的信仰》等红色主题宣传短视频。编排舞台剧《红色乌审》《萨拉乌苏儿女心向党》和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萨拉乌苏》,创作《血脉相承》《草原人民歌唱祖国》《草原红色浪漫曲》等红色歌曲,出版发行《革命歌曲集》,编创《鄂尔多斯革命歌曲溯源》《乌审旗红色革命故事选集》书籍。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举办“传承红色经典,赓续红色血脉”红色革命故事大赛。
(六)积极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利用途径。修编《乌审旗红色旅游规划》,实施“百馆之城 博览乌审”集群建设项目,加强红色革命遗址资源和红色文化场馆建设与管理,持续构建丰富立体的现场教学体系。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串联红色革命遗址,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品牌塑造、教育阵地建设主动融入到自治区、周边地区红色研学教育和红色旅游产业,与陕西省统万城景区开展“一票游两地”活动,推动形成红色文旅产业区域互动互补共享共建新格局。
主持人:下一步,乌审旗将在哪些方面持续做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地?
苏庆溥:下一步,乌审旗持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精神内涵,保护好、利用好、宣传好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文化旅游发展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的深度融合,建设全区文旅融合示范地,实现传承红色基因与发展旅游经济同频共振。
(一)完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坚持系统谋划,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规划管理,做好红色文旅高起点、长远规划设计,修编《乌审旗红色文化总体规划》《乌审旗红色文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纳入《陕甘宁边区革命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加强整体规划和多领域融合,打造一批红色文化传承载体。
(二)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鄂尔多斯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健全组织机构,统筹、指导、协调、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设立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专项资金,全面推进红色文化旅游发展。
(三)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乌审旗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加快线上线下宣传布局,通过拍摄纪录片、专题片、短视频、微电影等方式讲述乌审旗革命旧址、遗迹、文献史料的保存和利用情况,加强红色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的公众宣传。针对市场实时变化和游客消费新需求,加强主流媒体和抖音、快手进行旅游推介,探索创新更有效的营销方式,形成全网覆盖、组团引流、深度体验的宣传效果。
(四)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联动、合作与交流。主动融入蒙陕宁文化旅游大格局,共同培育打造蒙陕宁文旅区域合作品牌,构建全面、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区域文旅发展,携手开辟一条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整体规划、差异性开发,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动文旅交流合作向着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
(五)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有效利用。按照依法认定、属地管理的原则,压实管理责任,依托重大社会活动、思想教育仪式提高红色遗产的曝光率和使用率。注重科学保护,尊重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以“修旧如旧”原则对红色纪念地、历史场景进行保护修复,科学有序合理推进保护开发工作。注重对红色资源周边环境的整体风貌管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提升景区的游览空间品质。
(六)丰富完善乌审旗红色文化内容体系。拓展红色教育载体,突出红色资源现场教学,开发系列红色教材、打造红色课程体系、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举办红色系列展览等,增强教学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将红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高标准学术论坛,辐射周边地区,形成地区文化软实力辐射圈。
(七)构建拓展红色文化产业链。立足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融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非遗文化等,研发“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绿色”“红色文化+农业”“红色文化+制造业”的旅游产品,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实施红色文化标识工程,融合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强化、稳固、拓展红色产业链。加大文旅龙头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引进文旅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文旅航母”作用,带动文旅产业创新升级和消费繁荣。
(八)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教育作用发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传播,大力推动多媒体技术应用,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利用VR虚拟、5D影像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现场党课、重走抗战小路、过一天老区生活等,增强游客身临其境游览体验,让红色历史“立起来”“活起来”,提高可视性、趣味性和感染力。
(九)提升基础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完善辖区旅游景区连接线、步道、停车场和景区指示牌等交通设施,通过修缮改造道路、增加旅游专线、开通旅游巴士等,建成更科学便利的交通网络,切实打通游客进景区的“最后一公里”和解决旺季游客“进得来、难停车”的现实问题。建立包联服务景区机制,切实有效解决景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提升文旅工作水平,构建全社会关心支持文旅产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