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高水平推进健康鄂尔多斯有关部署要求,达拉特旗始终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大病不出旗、小病不出村、康复在基层”的工作思路,以基层苏木镇为重点,谋划实施了“行走的医院”项目,推进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努力让广大农牧民群众能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行走的医院”基本情况
达拉特旗域面积81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7万人(常住农牧民近12万人),为切实解决农牧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2022年5月,经多方努力,达拉特旗成功争取并启动了自治区首家“行走的医院”项目。该项目是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联合实施的“大病不出旗、看病不出村”扶贫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主要包括:免费为基层地区提供全科医生助诊包50套,配备摩托车50辆,配套建设健康180服务平台,开通旗乡村一体化远程会诊系统,并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安贞医院、宣武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17所三甲医院及北京义诊中心、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共300余名专家团队建立免费门诊关系,每天免费为基层农牧民提供专用专家号100个。
为确保“行走的医院”项目尽快投入运行,我旗将该项目列为2022年旗级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想方设法全力推进。2022年5月,“赋能基层医疗、助力乡村振兴——‘行走的医院’培训班暨‘全科医生助诊包’”发放仪式正式举办,标志着全区首家“行走的医院”在达拉特正式启动运行;同时,50辆摩托车和50套“全科医生助诊包”随即全部免费发放到辖区5个苏木镇卫生院和45个村卫生室(农牧区共有乡镇卫生院22家,村卫生室162家)。每套“全科医生助诊包”(价值近18万元)内含24项血液化验、11项尿检,以及无线上网手持多普勒彩超、便携式心电图、检测血脂、血压、血氧、血糖等多项便携式医疗检测设备,村医在田间地头即可为农牧民群众开展常规健康检测服务,并将超声影像、血检、尿检、心电图等各项检查结果实时传至旗级互联网医院,如遇疑难杂症无法诊断,还可使用专用专家号向北京、上海等17所三甲医院等进行远程联合会诊。截至目前,“行走的医院”助诊包累计使用5.1万余次,完成远程挂号4537次、远程会诊2792次、心电协诊6291次;累计筛查出心梗、心衰等大病409例,为农牧民患者节省外出就医成本500余万元。
为进一步提升“行走的医院”服务能力,2023年3月,我旗又投入资金100余万元,配套实施了健康180远程指挥调度中心,开设了“行走的医院 健康180”微信公众号和400—0477—180上门服务热线,并配备了专职转呼调度、信息维护等工作人员。群众在致电服务热线或进入公众号后,便可一键呼叫预约附近村医,如村医未及时响应则由“健康180”服务平台就近调配附近村医上门开展健康服务;服务期间,如遇危急情况可联系旗级医院医生通过远程视频指导乡村医生进行现场处理(必要时可联系合作医院专家会诊),真正实现了全旗范围内旗、苏木镇、村医疗服务的三级联动。截至目前,“健康180”服务平台累计关注人数达2.3万余人次,接单1400余次,完成上门服务568次,向区外医疗机构转诊患者14人,特别是6名心梗重症患者因处置及时有效挽救了生命。
二、主要思路和做法
(一)补齐农牧区医疗卫生短板,完善基层健康服务体系。身体不便、路途遥远、外出就医耗时费力,是农牧区群众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短板之一。“行走的医院”配合“健康180”服务平台,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将“二级医院的设备和三级医院的专家”,经村医上门入户送到群众身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搭建了从村镇到旗县到国内领先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平台,让村民足不出户就享受到旗内外优质医疗服务,不仅打通了农牧区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也补齐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力量薄弱的短板。2023年6月,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牵头举办的首届中国乡村医生公益大会在北京召开,达拉特旗荣获全国“大病不出县 行走的医院”荣誉称号,旗卫健委被授予“大病不出县 行走的医院”卫健标兵单位和健康180创新示范基地,旗人民医院被评为“大病不出县 行走的医院”突出贡献单位。
(二)构建“暖城”医疗服务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达拉特旗下辖9个苏木镇,农牧区常住人口近12万人,其中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约2.5万人,基层医疗服务需求较为迫切。通过实施“行走的医院”,群众只需通过电话或微信公众号预约,即可实现乡村医生上门服务和跟踪随访(以村卫生室为中心,常规服务半径5公里),并依托“全科医生助诊包”对常见病、基础病、多发病进行初步筛查、诊断和一般治疗,不仅拓展了基层医疗卫生覆盖范围、延伸了服务触角,也实现了农牧民从“看病远”到“看病近”的转变。截至目前,“行走的医院”已全部覆盖辖区9个苏木镇、覆盖人群近12万人,农牧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91%,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100%,基本搭建起了农牧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三)用小成本撬动大民生,助推基层医疗事业降本增效。“行走的医院”借助科技力量,在原有村卫生室基础上,将30余项检验检查项目集合在全科医生助诊包内,实现了“一个包”代替“一栋楼”。同时,通过远程会诊、分级诊疗、免费专家号源等措施,不仅降低了农牧民交通费、挂号费、检查费等就医负担,还畅通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就医渠道,达到了以小成本、小代价推动民生服务大提升、大优化的目标。“行走的医院”运行以来,旗财政先后投入资金仅700余万元(助诊包、摩托车、指挥系统等均为援助内容),截至目前已累计为患者节约就医支出500余万元,大大减轻了老百姓就医负担,有力化解了农牧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四)整合力量集聚资源,夯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基础。达旗已建成苏木镇基层卫生院22个、村卫生室162个,有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近400人,但受医疗设备短缺等因素影响,一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群众认可度相对偏低。“行走的医院”运行以来,我旗在引入数字化村卫生室等援助项目、加强与国内一流医疗机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整合基层医疗资源,同步开展课件培训、远程指导等工作,不仅有效盘活了基层医疗资源、提升了人员业务水平和群众认可度,也客观上提高了村医收入,使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更加安心的扎根基层。有鉴于此,2023年8月,国内著名记录片导演张建珍带领团队到我旗进行了实景跟踪拍摄,形成专题纪录片并收录至第三季《中国医生:急诊24小时》大型纪录片中,计划2024年2月在国内外播出。
下一步,达拉特旗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继续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为抓手,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目标,大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提升行动,新增采购全科医生助诊包30套并提升改造原有50套(更新升级智能化B超设备,增配血常规、电解质检测等设备),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打造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卫健人才队伍建设和高水平数字健康建设,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健康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