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达拉特旗通过精准识别,新识别国贫人口105户275名、共需帮扶市级低收入人口2683户7097人(新识别73户188名)。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达拉特旗在认真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采取“434”工作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一、做到“四个不减”
一是干部“帮服”力度不减。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新增调整落实130个单位、1992名领导干部开展扶贫包联,实现了干部包联全覆盖。目前,全旗扶贫工作方案已制定出台,新识别贫困户建档立卡已基本完成,包扶责任人正在对接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并帮助推进春耕生产。
二是扶贫贷款力度不减。深入推进金融扶贫工程,继续加大支农贷款发放力度,贫困户可在无联保的情况下获得2—5万元财政贴息贷款。同时,对与贫困户已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且脱贫带动效果好的企业、合作社和电商企业,给予财政贴息贷款支持。目前,农行、信用联社等银行计划发放扶贫贷款1.2亿元,已发放2800万元,其余正在发放。
三是政府保障力度不减。保持政策的延续性,继续对新识别的贫困户给予产业资金扶持。继续落实教育、医疗、兜底“三保障”政策措施,特别是对已脱贫但返贫风险较大的贫困户,通过“一对一”精准帮扶,坚决防止返贫。积极筹措和向上争取资金,优先保障贫困户各类政策性补贴及时发放到位。
四是社会帮扶力度不减。继续动员企业、合作社、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开展扶贫济困,鼓励和引导有条件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体,通过发展订单、定额包销等方式,争取让60%以上的贫困户从中受益。
二、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突出医疗扶贫。继续将所有贫困人口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并实行“三提、三降”报销政策,构筑“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今年以来,共为贫困户报销医药费432万元,发放大病救助金43.4万元。下一步将认真落实好上级相关政策,并结合实际再出台一些具体政策,确保因病致贫农牧民适时得到医疗救助和保障。
二是突出产业扶贫。围绕几大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产业规划到户、项目计划到户,通过发展订单、“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销售农畜产品等方式,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已签订蔬菜、青贮等订单31.2万亩,涉及贫困户1800多户、1.6万亩。
三是突出电商扶贫。抓住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契机,继续依托羊煤土气、槟果农牧等农村现有电商平台,将贫困户的优质绿色农畜产品通过线上向外营销,形成稳定的利益协作关系,带动贫困户增收。
三、推广“四种模式”
一是推广“订单包销”模式。通过发放金融贷款、实行订单补贴,扶持引导涉农企业、合作社与周边贫困户签订“种养加”合作订单,对贫困户生产的农畜产品按保护价收购,保证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金泰禾、王泓王等企业已与278户贫困户签订蔬菜订单1280亩。
二是推广“定额分红”模式。选择有实力、经营效益好、群众信得过,且有带动意愿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作为引领,让贫困户以土地、资金、生产资料等入股,确保每年取得固定金额的投资回报。目前,正时农业、常新牧场等企业已将36户贫困农牧民纳入了定额分红范围。
三是推广“借鸡下蛋”模式。鼓励涉农企业、合作社免费将畜禽放到贫困户家中饲养,定期回收贫困户子畜产品,贫困户无需购买畜禽便可获得养殖收益。目前,玉泽兴牧、羊煤土气等企业已与37户贫困户签订了“放母收羔、放鸡收蛋”合作协议。
四是推广“众筹扶贫”模式。由公益组织发起,号召社会爱心人士通过“互联网+众筹”模式,对有意愿的贫困户给予产业发展起步资金支持,让他们无障碍发展农牧业,最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有“尊严”脱贫。目前,东达、福禄稻家2家电商平台已筹集红葱、水稻种植“众筹”资金17.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