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富强之梦已经与人民的幸福之梦交融汇集的今天,如何带领和引导包扶村村民创造幸福生活,成为了鄂尔多斯市人防办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心愿和神圣使命。2016年初,市委号召在全市开展脱贫攻坚以来,作为市直对结帮扶责任单位,市人防办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帮扶工作。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结合联系点的实际,制定和实施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发力”的帮扶思路和措施,形成了完整的任务计划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了让群众看到希望,得到实惠。
从全面从严治党入手,激发基层组织的能动性。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南布日嘎斯太村,位于干旱硬梁、丘陵沟壑区,是二类村,属于禁止发展区。当初,村里由于长期受交通不便,信息蔽塞等客观因素和村级基层组织管理不够透明和松、软等方面的原因,村里派系矛盾复杂,干群关系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个别贫困户,态度消极,行为被动,带着“穷人怕谁”的心态,对上级政策和村里的部署稍有不如意,就搞小圈子,不分场合“碰瓷”。面对这种情况,首先从激发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建引领的关键作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抓实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结合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项目,市人防办再投入部分资金,在被废弃的民办学校几间烂房土院的基础上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可容纳60人的村民文化活动室和电子阅览室、便民服务室以及两委一监督办公室、兵青妇办公室等活动阵地,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而且具备了议事有场所,活动有阵地的条件。目前村委阵地占地近700平米,其中活动阵地340平米,另外又修建了660平米的文化活动场所“祥和文化广场”。同时,配套了供水、做饭等后勤保障功能。二是狠抓了基层组织建设。借助村委换届,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讨论酝酿,在村两委中吸纳了平时意见不太一致的各方面力量,并按分工负责的原则,每个成员都赋予职责,使其分担任务,从而及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村委一旦形成决议,在执行过程中变得落实顺畅。2016年,结合“十个全覆盖”项目,全村政府投资约280万元,完成危房改造33户、棚圈改造4000平米、打井26眼、农网改造12公里、户户通安装136户,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三是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加强对村务公开的力度,要求凡涉及村民的事项和财务,必须公开透明。同时配备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不仅确保避免在项目分配、土地确权等方面出现偏差,又使村民间产生的矛盾能够及时得到解决。按镇包村领导的说法“过去矛盾纠纷不断的‘头疼’村,2016年没有一起上访事件”。
真诚相待,激活群众对实现脱贫致富希望的积极性。有了积极的思想,才能有致富的希望。精准扶贫,关键要让贫困群众在思想上脱贫。市人防办年初确定一位副主任主抓扶贫攻坚工作,并派驻得力干部任村支委第一书记,融入到达拉特旗扶贫驻村工作队,形成合力,全面推进了扶贫攻坚工作。他们,着眼群众眼前急需解决的一些实际困难,走社入户,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党的富民政策,调查了解每户每家的实际情况,促膝相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致力于让群众看到致富希望,明白致富途径。在人防办的支持下,投资近3万元修建了村卫生室。新上无线宽带网,实现了一体化管理新农合即时结报,又配备了近2万余元的便携式全科医生服务站一台,达到血常规、血糖化验以及心电图等基本检查就地完成的水平。卫生室配备148种常用药,全年为245人次进行了治疗;又为村里建立了便民商店,购置货架,协调周转金,使其当年实现利润8000余元。就这样,这个自然条件非常艰苦的梁外村,实现了基本医疗和日常生活需求不出村的目标,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该村由于位于禁止发展区,乡村公路年初未能进入旗里整体村网建设立项,市人防办紧紧盯住此短板,专人负责,全程参与撰写《项目建议书》到逐级呈报的全过程,使该项目得到自治区交通厅立项,2017年即可实现通往外界的黑色油路之梦。其中人防办领导就专程协调不少于10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群众对工作队信任了,对党的政策有了了解。有了群众基础,使得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因地制宜,找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发展方向。人防办党组一班人,带领全办副科以上干部,经过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并与当地村民、村两委以及镇党委政府反复座谈交流后提出了“以种养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林草产业”的脱贫攻坚思路。按国贫户李海军的话说:“不怕没出路,就怕没思路,有了方向靠我们自己的勤劳,事情就好干多啦”。市人防办全年投入11.37万元,按照每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