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公开>乡村振兴
伊旗:六层“兜底”,筑牢精准扶贫保障网
发布时间:2017-03-02 10:49:08      作者:杨锦佩 肖来      来源: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现在的政策真的是太好了,这两年给我儿子看病花了12万多,合作医疗报销了近11万,又通过旗里面精准扶贫政策把剩下的都给报了。”家住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敖包圪台村的村民闫玉亮告诉笔者。

2016年以来,伊金霍洛旗累计投入资金500万元建立了在册贫困户重大疾病救助基金,实行《在册贫困户重大疾病救助实施办法》,对全旗患有21种重大疾病及慢性病的在册贫困户患者给予医疗费用救助,构筑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即贫困患者通过新农合、大病商业保险以及民政部门报销后剩余的可报费用,按比例给予一部分资助。在伊金霍洛旗,像闫玉亮这样享受到医疗费用百分百兜底报销的家庭不在少数。医疗兜底切实减轻了重大疾病患者的家庭负担,让他们实现了稳定脱贫。

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伊金霍洛旗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坚持“问题导向”和“精准施策”,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群众农畜产品销售难、因病致贫、因教育致贫”四大致贫原因,除了医疗救助兜底外,还实施了教育资助兜底、金融扶贫兜底、农畜产品直补兜底、养老救助兜底、产业扶持兜底,通过六层兜底扶持政策,筑牢精准扶贫“保障网”。2016年,全旗400户973名国家标准线下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市低保线下2127户4863名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20%以上。

陈翠英是伊金霍洛旗的国家级贫困户,丈夫车祸去世,独自一人供两个孩子上学,陈翠英本人又长期患有大病,做了开胸手术,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针对陈翠英的特殊情况,伊金霍洛旗因人因户施策,对她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将她搬迁到了苏布尔嘎镇幸福互助院,并通过兜底政策,将陈翠英纳入了低保,大儿子考上大学后获得低保奖励4万元,小儿子通过贫困学生资助项目获得资助金2500元,乌兰集团还资助其大儿子8000元。

2016年,伊金霍洛旗在教育资助兜底方面,建立了在册贫困学生教育资助基金,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支持其完成从学前到大学学龄阶段学业教育,从根本上斩断“穷根”,防止贫困代际遗传。金融扶贫兜底方面,2016-2018年,伊旗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风险补偿及贷款贴息,旗农商行按照风险补偿资金的10倍放大投放规模,支持贫困村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为贫困人口、扶贫户和嘎查村创业人员提供资金支持。农畜产品直补兜底方面,伊旗财政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牲畜直补资金500万元,对全旗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出栏的生猪和羊给予补贴。

当市场价格高于养殖成本时,不启动补贴,当市场价格低于养殖成本时,即价格与成本价值倒挂情况下,启动价格补贴。养老救助兜底方面。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对不符合扶贫对象认定标准的社会低保边缘户、生活困难户脱贫问题,制定实施《低保边缘户救助办法》。此外,还对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贫困户,通过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入住幸福互助院等方式实现宜居养老救助兜底。

“一亩认养土地的收入相当于过去自己种植10亩的收入,今年准备多弄两三亩认养土地,多养几口猪,多养几只羊,我相信我们家的生活会越来越红火。”家住龙虎渠村的王富有憧憬着自己的美好生活。

“幸福田园”土地认养项目,是由龙虎渠村农户出租一块农田给认养者,双方签署认养合同,认养者支付认养费用。农户向认养者提供种植指导、放水看护、代收代卖收成的农作物等服务。认养者可以自己耕种,不定期来到认养土地上进行劳动,农作物收成后,自己收获,认养土地上产出的农产品全部归认养者所有。通过该模式,农户实现了每亩土地增收1000-3000元。

2016年,伊金霍洛旗在产业扶持兜底方面突出抓好到村到户项目工程、个户产业扶持项目工程、电商项目工程、产业互助资金项目、旅游扶贫项目工程五项“造血工程”,建立能够持续“造血”的长效扶贫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伊旗,除了龙虎渠村的“土地认养”城郊农牧业模式以外,还形成乌兰木伦镇哈沙图村与内蒙古光亚农业发展公司合作打造农业观光示范基地、札萨克镇查干柴达木村“折股量化”旅游产业、红庆河镇纳林希里村“合作社+基地+农户”集资入股等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模式。2016年,伊金霍洛旗实施产业项目33个,吸纳贫困户572户1716人,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2017年,伊金霍洛旗将继续围绕脱贫目标,创新扶贫机制,突出精准发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菜单式”扶贫,政府列出各项扶持“菜单”,帮扶责任人帮助贫困户“理思路”,贫困户依需“点菜”,实现由政府“端菜”转为贫困户“点菜”。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在“六层兜底”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到村到户项目工程、个户产业扶持项目工程、电商项目工程、金融扶贫项目工程、农机具补贴项目工程、旅游扶贫项目工程、畜产品直补项目工程七项“造血工程”,建立能够持续“造血”的长效扶贫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稳定脱贫。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