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落实能耗“双控”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供给侧生产加快恢复,需求侧投资和消费稳步恢复。受春节就地过年带动及上年同期基数因素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涨幅较高,扣除基数影响增速趋于合理区间。先行指标积极向好,经济运行持续稳步恢复。
一、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产品产量增势良好
工业生产增长加快。2021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9%,居全区第三位,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比2019年1-2月份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4%,高于全区产销率0.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1%;股份制企业增长33.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2.9%;私营企业增长47.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3%,两年平均增长5.1%;制造业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长10.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2%,两年平均增长8.3%。三大门类比重分别为71.5%、18.2%、10.3%。
主要行业增长面进一步扩大。全市主要12个大类行业中,有1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正增长,主要行业增长面达到83.3%。其中,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2.1倍;煤炭行业增长42.6%,两年平均增长6.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增长19.0%,两年平均增长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7%,两年平均增长8.0%;纺织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天然气行业、装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38.3%、67.3%、30.1%、18.8%、96.4%,增速达到两位数;冶金行业同比增长3.7%。
主要产品产量增势良好。1-2月份,全市主要工业产品增长较快。能源产品方面,规模以上原煤产量10494.4万吨,同比增长35.7%。全社会发电量209.6亿度,增长18.5%,其中火力发电量198.1亿度,增长17.6%;水力发电量4亿度,增长32%;风力发电量2.5亿度,增长133.6%;光伏发电量4.6亿度,增长22%;生物质发电量0.4亿度,下降25.9%。化工产品方面,PVC增长15.2%、精甲醇增长9.8%、烧碱增长13.0%、乙二醇增长34.0%、碳化钙增长5.2%、聚乙烯增长14.4%、化肥增长24.1%、聚丙烯增长4.3%、氧化铝增长10.8%、尿素增长28.7%、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长52.2%、合成氨增长76.6%、水泥下降1.0%、铁合金下降1.5%、硅铁下降6.8%、钢材下降20.0%、多晶硅下降10.8%;其他制造业方面,汽车增长151.9%、羊绒衫增长69.4%、液晶显示屏增长149.4%。
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升温,房地产投资持续增长
1-2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5.5%,居全区第五位,增速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比2019年1-2月份下降16.3%,两年平均下降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84.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4.9%。分领域看,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242.9%;制造业投资增长68.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49.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3.6%;房屋施工面积191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商品房销售面积1.8万平方米,增长64.5%。
三、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升级类商品快速发展
1-2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3亿元,总量居全区第四位;同比增长32.4%,增速居全区第一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比2019年1-2月份下降2.3%,两年平均下降1.2%。在疫情形势向好、节日效应、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多样等因素带动下,全市消费市场持升温。基本生活类商品刚性需求旺盛。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8.4%;限额以上饮料类、烟酒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0.7%、49.8%;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53.5%。消费升级类商品快速发展。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44.3%、67.0%;限额以上汽车类、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115.0%、123.4%。餐饮市场火爆升温。节日期间,大众化、有特色、亲民实惠的餐饮消费广受青睐,限额以上餐饮消费增长128.1%。
四、民营经济信心提振,经济活力加速释放
民营经济信心提振,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民营工业企业引领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月底,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362户,较去年同期增加10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76.4%;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增加值比重为50%,同比增长43%,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0.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1个百分点。其中,284户中小微型企业成长迅速,贡献突出,增加值同比增长7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迸发。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8.0%,居全区第3位,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59.5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8%,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9.4个百分点。民营社零恢复性增长。民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4亿元,同比增长32.4%,占全部社零比重91.3%。
五、财政收支双双转正、金融存贷基本稳定
1-2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6亿元,总量居全区第一;同比增长39.8%,增速居全区第五,两年平均增速为0.6%。其中:税收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35.2%,非税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5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7亿元,同比增长34.3 %,其中:民生支出50.5亿元,同比增长48.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0%。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075.5亿元,同比增长2.7%;贷款余额3420.5亿元,同比增长4.2%。
六、先行指标积极向好、工业用电稳步增长
1-2月全社会用电量147.7亿度,同比增加22.5亿度,增长1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3亿度,增长45.9%,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0.2%;第二产业用电量130.7亿度,增长15.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88.5%;其中,工业用电量130.4亿度,增长15.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88.3%;第三产业用电量14.2亿度,增长53.7%,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9.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5亿度,增长10.9%,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7%。1-2月,全市铁路客运量24.7万人次,同比下降34.5%;货运量7455.9万吨,同比增长26.2%;全市完成民航旅客吞吐量14.7万人次,同比下降15.1%;货邮吞吐量896.4吨,同比下降12.0%。
总的来看,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和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政策的落实,全市经济运行持续稳步恢复。同时也要看到,煤炭产能限制、能耗双控形势严峻,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下阶段,要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积极应对,力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附注
(1)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