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公开>社会救助>民政救助
康巴什区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积极探索建立“四个一”救助服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2-10 11:03:47      作者:刘晓燕      来源:康巴什区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2024年,康巴什区深刻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着力提升民政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兜好基本民生底线,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把民生服务工作植根于基层,服务于群众,努力在新征程中体现民政新担当、展现民政新作为,用救助“力度”增加兜底“厚度”

一、用救助“维度”拓展服务“深度”

在为特困人员提供救助供养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服务深度,加强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等政策的有效衔接,汇聚各方力量同下救助服务“一盘棋”;对集中供养的特困供养人员与各养老机构签订监护协议,由养老机构全面保障入住对象吃、穿、住、行、医、葬等方面需求。对所有散居特困供养人员指导各街道、社区、特困人员及监护人签订四方委托照料服务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职责,落实定期探视走访,全面准确掌握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的生活、医疗、安全等情况,确保监护责任到位。开展了“暖城救助 幸福万家”政策宣传进社区、进小区、进家庭活动共计28次,使广大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申请程序等政策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用救助“广度”传递民政“温度”

严格按照资金发放规定及时限要求,按月动态调整,将各类社会救助资金足额发放到户,确保救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8.98万元,特困供养资金25.7万元,低保一次性生活补贴8900元,特困一次性生活补贴9600元。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费10.65万元,孤儿一次性生活补贴0.4万元,临时救助570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06.24万元,流浪乞讨救助金5864元。按照“资金+物资+服务”救助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低保、特困等救助对象针对性的提供“幸福敲门”定期探访、节日陪伴、照料护理、送医陪护等专业化、精准化、定制服务,全年累计服务140余次。

三、用救助“精度”提升业务“准度”

以“救助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为契机和抓手,组织各街道的民政助理员和社区民政协理员开展了社会救助领域“比武练兵”知识竞赛活动,并参加了市级、自治区级知识竞赛,荣获市级个人一等奖,自治区级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加强对各街道社会救助业务工作指导,全年深入各街道开展业务指导工作8次,规范各街道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畅通社会救助热线,要求各街道按时完成社会救助人员公示,建立社会救助风险点常态化排查台账,做好社会救助领域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等工作。通过常态化业务指导,规范了街道社会救助工作。

2025年,康巴什区将继续以“暖城共助”品牌为引领,聚焦民之所需、民之所盼、民之所望,探索建立“四个一”救助服务新模式。

组建一支队伍:组建一支由民政干部、街道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组成的“民政先锋”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一次“幸福敲门行动”,开展困难家摸排、救助服务项目跟踪、政策宣传等,做到困难群众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推出一张清单:根据群众困难程度,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低保特困类、临时救助类、低保边缘类、其他困难类,精准摸清不同等级困难群众救助需求,分层分类建立群众救助需求清单,动员慈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提供精准帮扶。

搭建一个平台:建立“救助公益基金”“救助在行动”等公益慈善平台,针对困难群众救助服务需求,开展“幸福来敲门”“温暖送到家”等关爱服务行动,鼓励社会力量以“微心愿”“微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加强部门联动,加强与红会、残联等部门联系,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部门联动格局,营造良好的社会救助帮扶氛围。

做实一个项目: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根据服务对象需求精准制订“一户一策”服务方案,开展“救助+服务”项目,提供就医陪护、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帮办代办等,切实增强救助对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