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公开>答复公开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52064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3-06-19 15:29:00      作者:      来源: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鄂建提复字〔2023〕36号              签发人:苗程玉 

    

    

常美丽、唐晓东代表 

  你们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持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关于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宣传方面 

  我市常态化开展非遗展览展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项目知识讲座,展示项目技艺,开展现场体验和互动不断加强非遗宣传传播,鄂尔多斯婚礼在响沙湾、苏泊罕大草原等景区常驻演出;三集非遗纪录片“非遗鄂尔多斯”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定期举办较大规模的“漫瀚调艺术节”“古如歌大赛”等,搭建地区非遗品牌展示平台。 

  二、关于落实非遗进校园方面 

  我市严格按照《中小学德育指南》要求,印发《全市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鄂教体发〔2019〕71号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常规活动中。实施非遗保护传承“千校万户”计划,在中小学开设传统体育艺术课程,实现《漫瀚调知识读本》《草原智慧》《蒙古书法教材系列综述》等非遗乡土教材进课堂。在鄂托克前旗民族职业高中等院校,与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联合开设乐器等专业。在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立“非遗保护中心”,开设鄂尔多斯短调、长调等艺术课程,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工程实施。

  三、关于非遗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方面 

  我市以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抓手,持续完善非遗传承体系,推动全市非遗项目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个,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74个,非遗门类比较齐全;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人、自治区级113人、市级326人。规划建设非遗相关博物馆、展示馆、纪念馆等29所9个旗区全部设有独立或半独立非遗展厅,50%以上的苏木乡镇全部设立非遗和民俗展厅,非遗展示场所达到48所 

  四、关于以非遗为抓手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 

  我市将非遗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让非遗在旅游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康巴什旅游区、乌审走马度假区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评为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嘎查、达拉特旗东海心村和乌审旗非遗大院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评为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街区。精心推出了2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其中1条线路列入2023年自治区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每年常态化组织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50余场次,丰富旅游景区内涵,提升文旅项目品质。打造了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节、杭锦旗古如歌艺术节等一批非遗品牌活动,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 

  五、关于创新保护方式加快非遗数字化建设方面 

  积极推动非遗数字化建设,不断创新保护方式,完善了全市非遗电子档案,国家、自治区、市、旗四级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等所有文字材料、照片档案和录音录像全部录入转换为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电子数据资料达到30TB以上,并开发推出“鄂尔多斯非遗地图”小程序、鄂尔多斯文化云上推出非遗数字展厅,让群众更好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构建科学化、社会化、立体化的保护格局,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2023年6月19日 

  (联系人:杨永锋;联系电话:15247745111)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