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区委、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东胜区教育体育局对标学习、比学赶超,统筹推进东胜教体事业优质快速发展。
推进民生福祉“厚起来”
一是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有效落实,建成党建品牌97个、立项党建课题10个。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全覆盖,建成最强党支部46个,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升级。分别授予东胜区蒙古族第二幼儿园、万佳小学“石榴籽学校”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称号。落实名师骨干支教、校际结对帮扶机制,助力国家统编教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率99%。二是各类教育协同发展。全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3%,学前教育普惠率提升至85%。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占比59%。小学、初中优质均衡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36和0.39,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新组建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和第十二小学教育集团,区域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30%。联合检察院、关工委、妇联成立东胜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聘任家庭教育指导师57名,挂牌“东胜区家庭教育指导站”26个,组织各类讲座论坛100余场。形成“1+N”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典型成果经验亮相教育部。立项自治区级课题《区域性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策略》、立项国家级课题《加强指导中心研究 构建家校社共育格局》。三是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强化“六红德育一体化”和思政一体化建设,启动“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为市科技馆等15家基地授牌。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51%。我区足球小将严铂凯作为自治区唯一一名学生入选全国U11足球精英队。组成19支高水平乐团,学生审美素养有效提高,荣获国家级荣誉16个、自治区级荣誉27个、市级荣誉57个。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校园劳动节”之劳动技能大赛,创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4所。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接训学生5万余人。
推进队伍面貌“靓起来”
一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考和人才引进等方式补充教师486人。实施“五支队伍”建设工程,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新时代教育实践创新人才基地,与杭州市天长小学等11所学校签约设立教师跟岗培训基地。挂牌成立新时代教师培训基地校(园)30所。评选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521名、骨干教师1191人、名师152人,全区名师异校驻校指导全面展开,名师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两家“国字号”名校长工作室落户东胜,并赴广西作专题培训。建成教研员“五个专家库”,9名教研员担任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建成区级名师工作室28个。首届市级“三名”工程东胜上榜42人。
推进创新改革“快起来”
一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举办2023年“东胜好课堂”开放周暨首届论坛,充分展示好课堂样态。先后22余位教育部专家亲临指导,组织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专题教研活动16场。“教学评一体化”国家级课题成功立项。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快“互联网+”城乡教育协同发展,22个网际交互教室实现“云教研”及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学”,率先成为国家“志教融合”试点区。二是实现学区制管理与集团化办学“双轮驱动”。新组建第一中学、第十二小学教育集团,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48%。成立学区管理中心,结合“四进行动”,统筹推进学区建设。部门联合发布3批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9家参与到校内课后服务。三是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开展“送健身进基层 你点单我服务”等体育志愿服务系列活动20期,辐射人群6000余人。为11个村和社区广场派发健身路径,完成500件街头绿地健身路径维修更换。完成国民体质监测1500人次。全年完成体彩销售额3.6亿元。
推进服务保障“暖起来”
一是实现学位供给“有保障”。新投用第十五中学、崇文幼儿园等4所学校幼儿园,完成第六小学、第七小学扩建,提供优质学位5040个。二是实现安全成长“有保障”。成立校园消防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消防验收完成率73%。开展5轮校园安全十大专项治理行动,建成市级平安校园43所,自治区级平安校园2所。三是实现健康成长“有保障”。推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室,进一步巩固分部门监管和预收学费监管成果。发放各级各类助学金及困难补助1571余万元,资助师生16388人次。建成“教体局—学校—班级—个人”四级联动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全区中小学护眼灯配备实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