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6]乌审旗第十七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材料之一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12月6日在乌审旗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乌审旗人民政府旗长 乔允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旗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工作,对今后五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旗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旗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旗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旗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十二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有序实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增,2017年,预计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44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6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1700元和17000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983亿元。
——过去的五年,是我旗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五年。围绕“七业”同兴,坚持抓项目、扩投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累计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1个,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中煤蒙大工程塑料、中煤大化肥、博大实地尿素、中煤远兴甲醇、宏基亿泰液化天然气等18个项目投产,全旗新增甲醇、烯烃、尿素、液化天然气产能分别为480万吨、197万吨、255万吨、58万吨。门克庆、葫芦素等煤矿实现联合试运转。强化产业配套发展,引进洁林塑料2万吨重载包装膜袋等延链补链项目。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适度规模经营户2702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7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26万亩,农牧业节水普及率较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蔬菜大棚1734个。粮经饲比例由2012年的79:6:15演进为2017年的60:10:30。完善萨拉乌苏、察罕苏力德、巴音淖尔等景区基础设施,新增AAAA级景区1处,发展星级农牧家乐41家,举办大型文化旅游活动140余场次,五年累计接待游客3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亿元。新增物流企业80家,新建农贸市场2处,构建覆盖矿区、园区、主要物资集散点的集疏运系统和覆盖苏木镇、重点嘎查村的快递配送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3:75:22演进为2017年的4:73:23。
——过去的五年,是我旗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五年。坚持城乡均衡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惠及城乡居民。城镇功能不断完善,新建、改建嘎鲁图镇区各类管网309公里、换热站10座、水冲式公厕104座,新增道路33万平方米。建成文体馆、羽乒馆、游泳馆。新建保障性住房1735套、自行车便民出行点25处,核心区域实现WiFi覆盖。完成街巷硬化34万平方米,安装街巷路灯520盏,中心城区绿地面积达123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47%和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6平方米。智慧市政平台投用。在图克镇、无定河镇等地实施集中供热、供气、绿化、亮化等工程,小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铺设乡村公路1203公里,完成危房改造17799户,架设农电线路1506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01处,建成集中居民点14个,农村牧区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基础承载能力显著提升,推进“七网”工程建设,蒙西至华中铁路(内蒙古段)开工,陶鄂铁路完工,7条铁路专用线和乌嘎一级公路建成,铁路和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259公里、470公里。新增110千伏输变电站3座、35千伏输变电站8座,乌审220千伏变至陶利110千伏等16条输电线路投用。纳林河至图克至乌审召输水管线工程竣工。
——过去的五年,是我旗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的五年。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综合施策,建管并举,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绿化,五年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27万亩、草原封育41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40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32.9%、80%。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投入60多亿元,实施了各园区污水处理厂、渣场、垃圾填埋场、特勤消防站等项目,中煤大化肥矿井水深度处理等一批基础工程投用。污染物在线监控中心和5个苏木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联网运行,旗域内环境质量监督实现全覆盖。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天然气钻采实现“泥浆不落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加强水源地保护,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扩大绿色生产技术应用范围,完成上级下达的万元GDP能耗、水耗控制目标。
——过去的五年,是我旗民生质效显著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的五年。累计投入145亿元,织密社会保障网,增进城乡居民福祉。整合扶贫资源,实施精准扶贫,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0538人,完成易地搬迁169户,为752户生活特别困难群众兜底建房,其中少数民族574户。新增城镇就业1194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00个,委培高校毕业生501人,发放就业创业贷款9671万元,建成大学生创业园和农牧民返乡创业园。新建迁建改建第三实验小学、蒙古族幼儿园等24所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推进名师梯队建设工程,教师绩效工资足额兑现,招聘引进教师450名;民族教育保持全市领先水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旗验收。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旗人民医院完成迁址,公立医疗机构新增病床157张,“健康乌审”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实施“4334”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农牧民免费收看30套电视节目,城镇十分钟、农村两公里、牧区十公里公共文化圈基本形成。建成敬老院2所、老年养护院1所、幸福互助养老院12所。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由2012年每人每月500元、36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584元、439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分别由2012年每人每月450元、26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580元、34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5%。城乡居民每百户分别拥有家用汽车67辆、58辆,较2012年增加7辆、35辆。完成海流图庙等保护修缮,实施通路通电工程,基本解决了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出行和用电的问题。
——过去的五年,是我旗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五年。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扶持小微企业政策措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完成,通过电力多边交易减轻企业负担3亿元。五年累计新增中小微企业1900家、个体工商户7000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8件。消化住宅库存34万平方米。依法公布权力清单和监管清单,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智慧政务联网运行,不动产实现统一登记,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推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粮食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明显,新增粮食仓容7.5万吨。户籍制度、足球、金融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划转、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等改革。
——过去的五年,是我旗切实加强依法行政,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实行法律顾问制度,重大事项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健全向人大定期报告工作和政协协商民主制度,依法行政、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建立专家查隐患和安全生产一线管理标准化制度,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实施食品药品快速检测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程,建成地产食品园、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和6个市场监督管理所。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和社会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新建、改建5个基层派出所和公安检查站,建立群众工作“四级网络”体系。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制度,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氛围日渐浓厚。人民武装、史志档案、妇女儿童、老龄慈善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17年,我们抢抓政策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考验,持续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稳中有进。
(一)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纳林河矿区总规获批,巴彦高勒煤矿取得采矿许可证,母杜柴登、纳林河二号煤矿获得核准。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进入商业化运营,世林化工30万吨煤制甲醇技改项目完工,勇泰2×25MW热电联产等项目有序推进。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00亿元。甲醇、烯烃、尿素、液化天然气、煤炭产量均有大幅增长。
(二)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加强新技术应用和品牌培育,引进新品种63种,调减粮食作物5万亩,新增露地蔬菜1.5万亩,种植紫花苜蓿4万亩;发展节水灌溉5万亩,发放补贴农机具980台(套),农业机械化率达90%。鄂尔多斯细毛羊肉、无定河大米、巴图湾甲鱼荣获第18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乌审草原红牛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皇香苜蓿猪肉等3种农畜产品被认定为内蒙古名优特产品。全旗牧业年度牲畜存栏214万头(只)。健全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建成蒙阿阿胶、乌源肉食品加工等项目,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5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7家、家庭牧场160户,开工建设公司化养殖园区1处。
(三)现代服务业活力凸显。设立全域旅游专项发展资金,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工建设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打造露营地2处、旅游服务驿站10处;承办第二届鄂尔多斯美丽乡村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人数预计突破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完成1949年秋后旗委办公旧址修缮保护工作。启动电影《生生不息》《情归萨拉乌苏》拍摄。预计铁路货运量达910万吨,同比增长91%;公路货运量达1789万吨,同比增长10%。新康中医院、医养院投入运营,社会化医疗养老取得突破。新增电子商务企业19家,服务业内涵更加丰富、分工更为精细。
(四)基础建设更加完善。国道338线嘎鲁图至苏里格第三天然气处理厂段一级公路开工,省道215线苏力德至红进滩大修竣工,省道216线乌审段(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至靖边县掌高图村)基本完工,通史至城川二级公路通车。巴彦高勒等3条铁路专用线投运。通用机场完成选址。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输电线路(乌审段)和机电井通电工程完工。新建通讯基站18座。完善嘎鲁图镇城镇功能,完成鸿沁湖公园、达布察克公园等提升工程,新增绿地面积21万平方米,铺设管网12公里,新建水冲式公厕11座,实施市政和街巷硬化17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0个。完善其他苏木镇道路、管网、绿化、硬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7万亩、草原生态保护71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4万亩。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煤远兴综合水处理工程(二期)投用,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矿井水处理项目——中天合创矿井水深度处理厂开工。建成旗级信息化平台,形成覆盖旗、园区、苏木镇、嘎查村的信息化网络,实现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领域数据资源联网互通。
(五)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亿元,39户104名国贫人口稳定脱贫,854户2351名市级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以上。完成技能培训148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75个,委培高校毕业生186人,新增城镇就业2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启动旗委党校新校区、廉政教育管理中心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704套,消化库存商品房10万平方米。哈头才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移民安置工程建成。图克幼儿园、蒙古族实验小学综合楼投用,市蒙古族第二中学等4所新改建学校(幼儿园)完成规划设计,引进教师125名。蒙医医院即将搬迁,“全国基层蒙中医药工作先进旗”创建通过评审。乌兰陶勒盖市场监督所完工,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通过自治区级资质认证,形成覆盖全旗的快速检测体系。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被命名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旗”,陶尔庙嘎查获评“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六)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市场活力明显增强,全旗14家电力多边交易企业累计节约用电成本1亿元;推进土地草牧场“三权”分置,草牧场确权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工作扎实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二十七证合一”,推广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