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公开>规划计划>发展规划
标题 “智汇乡村·融合发展”鄂托克前旗绘制数字乡村建设新蓝图
  • 索 引 号
  • “智汇乡村·融合发展”鄂托克前旗绘制数字乡村建设新蓝图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文机关
  • 鄂托克前旗
  • 信息分类
  • 公开日期
  • 2020-11-10
概述 “智汇乡村·融合发展”鄂托克前旗绘制数字乡村建设新蓝图 有效性
“智汇乡村·融合发展”鄂托克前旗绘制数字乡村建设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0-11-10 10:00:00      作者:金梅      来源:鄂托克前旗       【  】【黑色 红色 灰色
  打印            
分享到:
       

2020年鄂托克前旗成功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名单!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以实施大数据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把实施“数字乡村”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动产业精准到户、发展精准到人,构建起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局面,鄂托克前旗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实至名归。

抢抓发展机遇,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12月启动运行自治区首家旗县级大数据中心,构建起全旗统一的指挥调度、经济社会运行监测和大数据应用为一体的智慧中心。建成符合国家等保三级要求的政务云平台及标准化机房,为组织部、卫健委等部门部署虚拟服务器80余台,进一步实现了对资源的统一化、集中化、智能化调度和管理,为网络信息化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实现全旗范围内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上区域的宽带连续覆盖、重要行政村热点覆盖,行政村光纤通达率为100%。

夯实数据基础,强化乡村治理资源优势。2019年4月26日上线乡村振兴战略指挥平台,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依托乡村振兴“一张图”,完成叠加全旗14816户、44810名农牧民的农牧业生产要素信息、生态环境信息和市场资源信息等信息,整合户厕改造、林草确权、毁林毁草、永久基本农田、粮食功能生产区等专题地图,同时,建立全旗草原类型、“三化”草原、草原等级等相关图件及数据库,实现对草原牧草长势、草原多样性以及人工草地、草原生物灾害、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动态监测,全面打通了社采集、村审核、镇管理、旗调度的数据通道,基本形成用数据决策指挥、用数据管理服务、用数据引导产销的四级指挥调度模式。

创新应用终端,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供给。2019年4月26日上线“i前旗”智慧移动平台,面向全旗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梳理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80余项,开放农牧民补贴查询、在职及退休职工工资查询、林草图斑确权查询等便民服务资源,即时发布常见病虫害、益农信息、农技科普、灾害预警、市场价格等一手农情资讯。截至目前,“i前旗”APP已注册认证23220人,各项服务功能突破60万次。同时,基于i前旗APP“随手拍”功能和党务政务服务热线系统,面向群众办理各类咨询、诉求1381件,办结率达97%。

驱动智能决策,推进农牧业数字化转型。2020年,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牧业融合发展,不断建立完善我旗历年卫星遥感影像、近30年气象等农牧业生产环境数据库,开发玉米生长周期数据模型,基于全旗基础土壤墒情数据、虫情监测、气象监测等物联感知设备的接入,实现智能判定全旗不同地块的玉米长势,最终为农牧民提供准确的作物生长发育节点预测、精细化的水肥需求预测、灾害预警、灾后评估及种植决策方案。从前农牧民种地、养羊肩挑手扛、披星戴月,如今机械化种植、卫星放羊已成常态。

树立红色品牌,发展农村牧区数字经济。近年来,鄂托克前旗深入发掘“红色矿藏”,变红色资源为品牌优势,建设线上红色研学管理平台,汇聚城川民族干部学院1+6红色教育基地和一批实践教学点、红色研学户,构建“线上+线下”“研学+旅游+商贸”的链条式产业格局。2018年以来,实现教育培训和红色旅游收入近40亿元,直接带动1000多个合作社、农牧家乐和1.5万农牧民创业就业,人均增收1.2万元,“中国西部最规范的红色研学基地”已经声名远扬。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