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乌审旗围绕“富民强旗、走进前列,全面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绿色乌审”总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突出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总体经济实现增速较快、总量翻番、位次前移。过去五年,乌审旗以“工业强旗”战略为指引,不断创新工作举措,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五年领跑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5亿元,年均增长18.6%,总量较2010年翻了一番多;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8.1亿元,年均增长27%,五年累计完成近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7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亿元,年均增长16.7%。综合经济实力上升到自治区第12位、西部百强旗县第21位。
“十二五”期间,乌审旗以建设“四大基地”为抓手,调结构、促转型。工业经济跨入全市第一方阵,常规天然气产能稳定在280亿立方米,成为自治区清洁能源生产输出主力基地;煤炭精细化工基地加快建设,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5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家,总产值达到708亿元。农牧业基础稳固,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牲畜头数稳定在200万头只以上。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蓬勃发展,带动第三产业总量增加近30亿元。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实现质量提高、效益增加、后劲增强。
科学优化空间布局,城乡建设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互促共进。“一核两翼多循环”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资源高效利用的构想基本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5%,嘎鲁图镇区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以纳林河工业园区为西翼、图克工业园区为东翼的两翼发展格局初步建成,加快了上下游产品之间的“纵”循环、重点项目之间的“横”循环、产业之间的“内”循环和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外”循环。连接六镇四区的“半小时经济圈”全面打通。“十个全覆盖”工程深入实施,农村牧区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奋力推进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激发、动力增强、潜力释放。出台各类改革文件方案244个,形成具体成果88项。编制公开行政权力清单7482项;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近1万户;与四川大学合作建成高分子材料产学研基地;建立生态环境第三方治理机制,泥浆不落地技术成功推广;安全生产一线标准化建设等8项自主改革不断深化;被列为自治区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地区。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地区发展的环境优化、条件改善、空间拓展。持续完善交通、能源、供电、水利等基础设施,蒙华铁路开工建设,铁路通车里程达到194公里;新增高等级公路470公里,乡村道路490公里;建成110千伏以上变电站12座,城乡、园区供电能力大幅提升;新能源化工基地供水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纳林河至图克至乌审召输水管线项目即将完工;全旗4G网络和天然气覆盖面持续扩大。各重点城镇与工业园区形成互动发展效应,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深化“生态立旗”战略,积极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乌审旗始终把生态问题作为最大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县域治理最大最根本的执政理念,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环保模范旗。建成环保在线监测平台、乌审召污染物在线监控中心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科技防污”水平不断提升,圆满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83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8%,植被覆盖度稳定在80%以上,荣获全国生态文明标杆旗和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乌审旗累计完成民生投入107.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乌审旗人民医院、教育园区、全民健身中心、地产食品园等重大民生工程建成投用,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6600元和15100元,年均增长10%和11%。新增城镇就业11742人;减少全市标准线贫困人口12260人;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水平逐年提高。蝉联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