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专题>优化营商环境>营商动态
鄂尔多斯市运用“互联网+”全面统筹农资市场监管
发布时间:2021-08-25 14:50:54      作者:孙凤舞      来源:鄂尔多斯市农牧局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近年来,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如何保障广大农牧民合法权益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市转变思路,应用“互联网+”监管模式,下沉农资市场监管重心,依托基层监管人员队伍体系,全面运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移动监管系统”,构建了基层体系“打基础”,网格化移动监管模式“穿针、引线、织网”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模式,不断提升农资市场监管效能。

一、镇村同步,基层农资监管队伍“强起来”

在夯实基层监管基础方面,我市不断加强镇、村级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全市建成51个乡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设备、人员负责统筹辖区农资市场监管;采取为村级兽医增加工作补贴、赋予职能的方式将1109名村级兽医纳入到村级协管员队伍,配齐、配强了基层监管队伍。

二、打桩定位,把农资监管对象“网起来”

通过网格化移动监管系统将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备案、定位到网格,再将监管人员一一对应到各网格,实现了监管人员、监管对象的绑定,进一步明确了监管人员的职责范围,织就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资监管网格。鄂尔多斯市网格化移动监管平台运用3年以来,运行良好,平台已备案农资生产经营主体1022家。

三、互联网赋能,农资监管人员“动起来”

在提升监管效能方面,我市通过网格化移动监管系统实现“傻瓜式”监管和对监管人员的“实时化”评价、调度。基层监管人员只需按照内置检查表,选择检查项目逐项检查,降低了对监管人员的技能的要求,提升了监管了精准度。同时,通过网格化移动监管系统实时掌握监管员的监管轨迹、监管内容,下发指令指定重点、方向,亦可以通过监管平台实时调度监管人员,实现突发事件快速反应。今年截至目前,全市通过网格化移动监管平台开展农资市场检查1326次。

四、规范化要求,农资执法办案效果“好起来”

执法办案是农资监管的终极手段,保证执法效果是维护农牧民合法权益的基本要求。我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了“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手册,明确执法检查内容、程序为农资市场执法办案建立了依据,执法人员“按图索骥”,保障执法效果。本年度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查办农资案件19起。

五、多管齐下,农资宣传氛围“浓起来”

在提高农牧民识假辨假和维权意识方面,我市紧抓时机,在春耕备耕关键期,采取组织现场宣传,集中式市场检查,多角度媒体宣传,分散化送知识上门等方式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派出农牧专家、执法监管人员500余名为农牧民服务、指导、答疑解惑,举办集中宣传10场,发放农资打假维权、安全用药和绿色防控技术等相关宣传资料8100余份,检查、服务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及农畜产品生产主体381家。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