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雨后的毛乌素沙地,生机勃发,沙蓬、沙打旺等沙生植物纷纷探出新绿。连日的降水使生态建设迎来了“黄金期”,这几天,乌审旗抢抓天时,在毛乌素沙地中播种绿色希望,扎实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在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沙障之间,治沙队伍正挥锹挖穴、扶苗培土,将杨柴、柠条一株株种入沙中。“自下雨后我们就开始抢湿墒,每天有50多人种植杨柴。”布日都嘎查牧民刘大飞说。所谓“抢湿墒”,是科学治沙的关键所在。吸足雨水的沙层,土壤湿润、温度适中,不仅可有效降低新苗灼伤率,更省去人工补水成本,新苗的成活率会大幅提升。乌审旗乌那根布日都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广英说:“这场雨下得很及时,趁着这个雨季,能快速抢栽种苗,现在每天能栽植500—600亩左右。”
绿色在沙丘间延展,收益也在群众手中增长。在乌审旗“以工代赈”治沙模式的激励下,农牧民治沙的干劲儿更足了。“我在家门口挣了钱,同时家乡也绿化了,心里更美了。”刘大飞开心地说。
2025年,乌审旗全力冲刺“三北”工程建设目标,全年计划完成生态建设任务323万亩,其中,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24万亩,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299万亩,以实际行动书写毛乌素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