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新闻>旗区动态
准旗:杏林结出绿富“双赢果”
发布时间:2025-07-14 10:39:00      作者:王丽曼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盛夏时节,准格尔旗迎来独特的丰收盛景——90万亩山杏林漫山铺金,黄澄澄的杏果压弯枝头。曾经风沙肆虐的荒山秃岭,如今化身“绿色银行”,正在成为百姓家门口的“摇钱树”,演绎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在沙圪堵镇福路村壕欠梁社,65岁的张乃荣穿梭在自家的杏林中,指尖轻捻下一颗饱满的兰州大杏。“这树龄超30年的老杏树,今年能摘2000多斤果。”老人捧起金黄的杏果笑言,毛杏与杏核一年能带来四五千元收入。40年前,这里还是“风起黄沙遮天日”的荒山野岭,张乃荣靠着一把铁锹、几担清水,在山梁上种下首批杏树苗。如今,昔日荒山已被层层叠叠的杏林覆盖,春季杏花如雪,夏季杏果飘香,“捡杏核、晒杏干”的传统劳作成了老人增收的“绿色产业”。“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在我们准格尔旗应验了!”张乃荣指着远处的杏林感慨,捡回的毛杏核卖给当地企业,每公斤能卖6—8元,晒好杏干每公斤能卖8—12元,“手勤快点,一年光杏核就能赚3000元。”像他这样的“种杏老人”在福路村比比皆是,他们用数十年光阴浇灌的杏林,如今正以生态与经济的双重价值回馈着坚守的岁月。
  距离张乃荣家一公里的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万亩杏林博览园,黄澄澄的杏果同样挂满枝头。这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自2007年启动“211”工程,将村民退耕还林的土地建成标准化杏林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春季,杏林博览园变身网红打卡地,赏花游客纷至沓来;夏季,村民采摘的杏果以高于市场价15%的价格卖给企业,每亩杏林年增收超千元。“我们年加工杏仁超1.2万吨,生产的杏仁露系列产品带动上万户村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公司董事长刘战先介绍,企业不仅收购杏核、杏干,还开发出杏咖啡、杏皮茶、炒杏仁、杏脯等深加工产品,让“一棵杏树”从果肉到果核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在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像高原杏仁露这样的林果企业已有5家,果计划果汁、蒙特海红果酒等企业同步建设原料基地,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闭环体系。
  在农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截至目前,准格尔旗已建成90万亩山杏、93万亩沙棘、3万亩苹果,梨、桃、李、枣等3万余亩,初步形成了以山杏、沙棘、苹果为主,以绿色、有机为生产目标的特色林果产业格局。计划到2025年,实现“十万亩苹果、百万亩山杏、百万亩沙棘”基地建设目标,预计年产值上亿元,带动3万多农牧民增收致富。
  从风沙肆虐的荒滩到花果飘香的绿洲,准格尔旗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路径。如今,漫山的经济林构筑起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林果产业正在绽放着蓬勃的生命力。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