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即居民死亡信息登记报告工作,是疾病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人口综合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得出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等核心健康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数据可以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水平,有利于准确估计疾病流行模式的变化。
2024年,达拉特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多管齐下,精准施策,定向施力,切实提高了全旗死因监测工作质量。截至6月30日达拉特旗死因监测信息系统报告死亡病例988例,全旗粗死亡率为6.10‰。按照死亡时间进行死因分析,前四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434例,肿瘤小计216例,呼吸系统疾病111例,神经系统疾病73例,死亡分别占总死亡的43.93%、21.86%、11.23%,7.39% 。
一是扎实调研,为死因监测工作“把脉问诊”
切实解决死因监测数据不全、不准、不精问题,为找准问题的原因,达拉特旗卫生健康委员会组成调研小组,通过走访、座谈、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入到承担死因监测的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研。通过摸排,发现急需解决的问题,收集各类建议意见,并总结提炼了有推广价值的工作方法,为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死因顺位,提供重要的、有说服力的依据。
二是多方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共用,确保死因监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023年达拉特旗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与公安、民政、社保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达拉特旗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打破以前各部门死亡信息各自为阵的局面。达旗疾控中心不断加强与旗民政局、公安局、社保等部门协作,按季度定期进行数据交换。通过部门协作,规范了人口死亡证明的签发使用,严格了遗体火化业务流程,加强了正常死亡信息、非正常死亡信息、死亡销户信息、火化信息等数据在卫健、民政、公安等部门间的交换共享,减少了人口死亡信息漏报错报,确保死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是走村入户,压实一线工作法
各苏木镇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是我旗死亡数据报告的“主力军”,为提高死亡数据报告数量,减少漏报,完善死亡数据质量,旗疾控中心慢病防治工作人员充分利用“下乡督导”契机,深入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基层对死因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指导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开展,了解死因监测工作难点,进而提高死因监测工作质量。其次各基层医疗机构与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建立起信息互通机制,属地相关工作人员能及时报送辖区内的死亡人员信息,并利用家庭医生和村医工作的便利性,及时掌握服务范围内的人员变动情况。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夯实死因监测工作的“基底”
为了切实提高基层人员的监测能力,旗疾控中心除了通过下发文件、资料要求基层人员自学,日常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死亡病例个案交流外,每年举办培训班,培训班主要针对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填写和常见错误、根本死因确定原则及编码问题等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并对达旗死因监测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及反馈。在培训班上,各单位交流了自己在死因监测方面取得的经验和好做法。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培训,切实提高了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死因监测技术能力。
五是实现督导、考核相辅相成
旗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信息登记工作考核标准,将死因监测工作完成数量、质量作为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季度绩效评价指标之一,与其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安排、同部署、同督导、同考核。同时旗疾控中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死因监测工作实行季度督导+日质控审核+周通报,每年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年度总结分析。
下阶段,我旗死因监测工作将进一步强化业务指导,持续提升死因监测数据报告质量,确保相关指标测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撑,助力健康达拉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