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草原上的农牧民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和喜悦的剪羊毛丰收期。内蒙古乌审旗通过举办鄂尔多斯细毛羊系列活动和羊毛直销活动,拓宽增收渠道,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细毛羊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该产业也已逐渐成为当地的一张“烫金名片"。
6月13日,乌审旗举办一年一度鄂尔多斯细羊毛系列活动,全旗各嘎查的农牧民代表齐聚剪羊毛赛羊会。在手工剪羊毛现场,抓羊、剪毛、称毛,各道工序紧张有序进行,热闹非凡。此外,剪羊毛比赛还邀请新疆机械剪毛队剪毛手表演机械剪毛,精彩、熟练的机械剪毛吸引众多农牧民观看、学习。
嘎鲁图镇布寨嘎查党支部书记说:“嘎查这两年一直从新疆邀请机械剪毛手来剪毛,机械剪毛不仅可以提高剪毛的效率,还能给农牧民节省成本。传统手工剪毛手每人每天最多可剪30只羊,每只羊剪毛成本超过25元,而机械剪毛手每人每天最多能剪120只羊,剪毛成本是手工剪毛的一半,且毛的完整度也比较好。”
赛羊会上,评委对农牧民精心挑选的细毛羊进行全方位评比,根据细毛羊的品种、体型、体重,羊毛的细度、长度、产毛量等进行打分。而剪羊毛比赛,比的就是“快”和“好”,参赛农牧民用矫健娴熟的身手,有条不紊地脱去羊的毛绒“大衣”,评委从剪毛速度、羊皮损伤、毛茬质量、毛被完整等方面进行评分。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介绍:“技术好的剪毛手剪起来不仅速度快质量好,而且皮肤破损程度也少。鄂尔多斯细毛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细度66—70支占多数,羊毛综合品质优良。产毛量最少的也4.5公斤以上,最多能达到15公斤以上。”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质量标准研究所研究员表示:“乌审旗鄂尔多斯细羊毛产量每年在4000吨左右,约占全国的1/5,在全国来说,它的优势就是体量大占比较优势,在分级整理上产量大,成本就相对低,分级打包了以后羊毛的附加值就能提高不少。”
据了解,鄂尔多斯细毛羊是乌审旗特有的优质羊种,从1957年培育起步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成为第一批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经过科技工作者和牧民的多年不懈努力,细毛羊被不断选育、改良,肉毛产量和品质双双得到提升,为农牧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乌审旗也发展成为全国县域规模最大、繁育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最强的细毛羊产业基地。
近年来,乌审旗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将党建始终贯穿在农牧业工作中,以全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为契机,大力发展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实施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举办细毛羊节,建成鄂尔多斯细毛羊研究中心,组建产业化联合体,搭建羊肉销售“前置仓”和羊毛交易信息平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标准化养殖的发展格局。目前全旗鄂尔多斯细毛羊饲养量突破120万只,年出栏达50万只,培育养殖户1.2万余户,年创经济效益达7.6亿元,品牌价值达13.93亿元,带动60%以上的农牧民实现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