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为先。近年来,杭锦旗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关键,通过搭建“多元课堂”,满足农牧民多样化培训需求,增强农牧业发展活力,培养出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基层人才保障。
通过此次培训,我学到了新技术新知识,我也准备回家用闲置大棚种植蘑菇。希望以后多组织这种培训,我还想跟着老师多学点种蘑菇的知识。”塔然高勒乌定补拉格村三社村民赵飞刚参加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现场观摩培训会后开心地说道。
搭建“固定课堂”,让理论学习更系统。通过邀请已建立合作的人才团队,在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农牧民夜校等地,为农牧民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普及科学种养殖知识和技术,提升农牧民理论知识水平。2023年,共举办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10余场次,培训农牧民2000余人。
搭建“移动课堂”,让理论学习更灵活。选派科技特派员、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服务团队,运用田间课堂、凳凳会等灵活的方式,带着“课堂”走进农牧民家中,通过现场演示、讲解的方式为农牧民解决种养殖、病虫害防治等问题。2023年,聚焦向日葵种植、绒山羊、肉羊、肉牛养殖等重点领域,为20余家规模化养殖场(户)、3个种植大村进行50余次“菜单式”技术宣讲及指导服务。
搭建“指尖课堂”,让理论学习更全面。注重课堂延伸,将学习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依托微信、短信等平台向农牧民推送各类农牧业实用技术知识,不断更新农牧民“知识库”,为“指尖上”的学习提供便利,让农牧民足不出户,“躺”学知识,实现知识全覆盖。2023年,累计向农牧民推送1000余条农牧业技术知识。
搭建“实训课堂”,让理论学习更鲜活。通过组织带领农牧民学员外出观摩学习,进一步拓宽杭锦旗职业农牧民知识视野,更新生产经营理念,学习先进经验和新技术。参训学员通过现场实训,不仅自己学到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经验,回去后还能将这些技术教给周边未能参加培训的农牧民,形成了良好的学教氛围。2023年,累计外出观摩学习4次,培训农牧民500余人。
今后,杭锦旗将继续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的方针,加大农牧民职业教育培训投入,加强培训组织管理,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牧民,让农牧民真正实现“富脑袋”“鼓钱袋”,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全旗农牧业高质量发展。